會意:當「我」不在,就聽懂了 (222) / 林世儒

有一回在南方的城市和同學們一起用餐,聊著聊著就有人提到說:「老師,某人對你很『感冒』」。我很訝異的說:「我做了什麼或是說了什麼得罪他了」?旁邊的人哈哈大笑說:「感冒是他對你很有感覺,很感興趣,或很喜歡的意思」。我度時啞然,原來是我會錯意了,因為在台灣,當有人說對某人很「感冒」時,意思是我對某人很不滿。意義完全相反啊!….

培養:從厭惡到喜愛 (223) / 林世儒

從進小學開始,求學中最討厭的有三件事,一是寫字、二是背書、三是作文。這三樣都讓我吃盡苦頭,被老師打罵是常有之事,從來不曾準時繳交作業,因為我極度抗拒寫字,為了表達無言的抗議,我總是….

積極生活的人生哲學 / 熊柏豪 (台北)

「神聖舞蹈」是一面鏡子,但這是什麼樣的鏡子呢?我認為是覺知形成的鏡子,眼耳鼻舌身意,一面向外連結,一面向內向內形成一面鏡子,當這些感覺越齊全,越帶有注意力時,這面鏡子會更能圓滿地映照出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學習去分辨他們,增長體驗,也許這是佛家所說的大圓鏡智吧?……

薪傳:願成薪盡只為火傳 (224) / 林世儒

第一天上課沒多久,我們就被帶到一個大儲物間,裡面有各式各樣的兒童玩具,老師要我們從中不限數量的選出自己喜愛的東西,帶到教室去佈置自己的家,然後向同學介紹自己的家,藉此讓所有的人認識自己….

取捨:休息與工作 (225) / 林世儒

近年來看到一位好友,為了完成開間咖啡店夢想,日夜拼命工作,果然短短幾年間順利開店了,可是積勞成疾,不到兩年的時間就撒手人寰,把命都拼掉了,在參加完她的告別式之後,促使我再度認真思考,人為何而生,為何而做的生命大問題……

易學:簡易快速有效的學習 (226) / 林世儒

很明顯的是有上過「易學律動」課的人,無論是聽講或是實作的成效,整體而言都會高過未曾學習的,因此我常會希望學生中有多一點「律動學員」,可以帶動整體氛圍,讓整個團體更為凝聚,更有「注意力」與更為「覺知」和有「意識」,而能有更佳的學習成效,且屢試不爽…………

要求:該做的還是要做 (227) / 林世儒

昨晚從杭州回台北的班機因故一延再延,慢了三個小時才起飛,再加上抵達時班機密集旅客特多行李出得比平常慢,到停車場取車回家時都快凌晨一點半了,到家後趕緊簡單收拾行囊盥洗就寢,因為幾小時後就要開始一天要到三個不同城市教「易學律動/神聖舞蹈」課。拜現代科技之賜,我用名為 Sleep Cycle 的睡眠監控App紀錄我的睡眠週期,並在最恰當的時間喚醒我,隨然只睡了四小時,但精神狀態仍佳,沒有精神不濟與累到不想起床的狀況。

明辨:「隨緣」還是「隨業」 (228) / 林世儒

在傳統的修行或現在的心靈成長的領域中,常會聽到「隨緣」之說,換成心靈成長圈的高大上說法,那竟成了「順著流走」「漂浮」「臣服」「信任存在」等等,來勸解自己或別人的不做為。有一回我和白雲西同行南下高雄,因交通堵塞錯過了末班機,年輕的我就滿口心靈成長的語言說,「存在不讓我們成行,那就隨緣吧!順著流走咱就不去了。」…..

不老:持續優化與成長 (229) / 林世儒

我們曾經有這麼好的「成長性思維模式」,所以學習快速。而根據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的研究,在幼兒園時期沒個小孩都是這樣的健康心態,但進入小學之後,每年以10%人數的速度轉變,到了三年級只剩不到五成多的學生還擁有「成長性的思維」,接下來就快速滑落了,到小學畢業還擁有健康的學習心態的人就寥寥無幾了…..

平常:只管踐行不問成果 (230) / 林世儒

在熱烈的氣氛中我在下午時段示範了千年秘傳的「神聖舞蹈」,有幾位來賓在朋友圈裡說,被那份莊嚴和神聖的感覺震撼到了,鈞蘭說我在舞蹈中有一段動作,一手在胸前快速上下移動,同時另一手緩速前後移動時,讓她感覺到自己的心一方面受到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