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微:「人」的成長才是主體 (253) / 林世儒

我會謹記這一刻,從現在開始我教的不再只是「易學律動/神聖舞蹈」,不再只是「易學按摩/養生主靈性按摩」,它們將是我用來讓自己與世界更為美好的工具之一而非主體,將之用來協助每個人的生命成長和蛻變才是重點,我也越發明白人本心理學大師羅傑斯,為什麽在晚期時把他的學派改名為 Person-Center 個人中心學派,它標示著以人為主的精神與態度,是的,我的教學我的表達也該朝著「人」的需要調整,「人」的成長才是主體,生命質量的提升才是目的……

信念:每個人都有優化和自癒的能力 (254) / 林世儒

在心靈成長路上仍有許多人喜歡這樣的「醫病關係」關係,一方樂得享受當強者,透過宰制別人而享受感到自己既強大又有力的美妙滋味,一方甘願保持是弱者,這樣就不需要自己辛苦努力動腦筋解決問題,不用為自己生命負責,只要付出自己的生命主導權,就可落得輕鬆,何樂不為。雙方一拍即合,在密切的合作之下,於是產生了所謂的「治療癖」「Group癖」「課蟲」等現象。我想這是在心靈成長路上,要特別注意與小心的地方,千萬不要落入強者或是弱者的狀態而不自知。

休息:感冒帶來的領悟 (255) / 林世儒

過去知道要給「本能中心」完整的時間去自我療癒身體的不適,這回也是如法泡制,經過十幾小時全癒八九成,想說回個信也不費什麽精神和體力,只是動動「理智中心」而已,沒想到影響這麽大,癥狀立馬惡化,現在又是頭腦遲鈍昏昏欲睡,感到十分疲憊。現在對於「本能中心」的運作又有了更進一層的了解,覺對要給它完全不受打擾的空間和足夠的時間,一次就搞定痊癒。

梅花:本能中心的觀察 (256) / 林世儒

一般來說大都很少討論「本能中心」,一來它不容易觀察,也不願意被觀察,而且它一直都運作得十分順暢,刻意改變它有時會帶來災難,比如控制呼吸或心跳甚至內分泌系統等。除非功夫到了高階,要更上一層樓,那麽找到它的運作模式,並融入它的運作當中,是會帶來質量上的大幅進步,比如觀想打太極拳加上呼吸的配合,可產生與實際操作相同的身心反應。許多國家的奧運滑雪選手,也透過相同的技巧,觀想S行快速連續繞過旗竿,也產生比實際練習取得更佳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