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即是慈悲 / Orion (青島)

那種肯定源自最初看到「神聖舞蹈」示範時的驚豔,來自幾年下來堅持繼續跳的同修們的力量,也在參與課程的同學與自身上看到,更在世儒老師身上看見。那是一份隱藏在看似機械的舞蹈與律動後的神聖力量,那是一股精微的作用於人的正向引力,那是一種讓你最終可以「看見」的能力。你看見的不再是你的想像、鏡花水月、黑暗的月影。柏拉圖曾說「真正的世界只是存在於我們的想像中。」如果你終於看見,那你應該可以看見想像停止的刹那,真正的世界。

中式儒雅又武林風味的靜心 / Samya (廣州)

還記得第一次做「奧修動態靜心 Osho Dynamic Meditation」還不懂什麽是心理學課程,那是在一個心理學大課上,帥哥翻譯帶著上百號人做靜心,說實話,初體驗真的不是太好。那是一個艱難的過程,特別是對一個從小幾乎零運動的人來說,那時靠看臉(得看帥哥)才熬過一個小時。那次課程最深刻的印象是:茶歇時,到課室門外看主辦方推銷的書籍,恰好看到《心靈成長》雜誌,翻開的恰好是林世儒老師寫的關於「奧修動態靜心」的文章(估計現在這文傳閱很廣,鮮少有人把靜心細節剖析得那麽好!)

充滿驚奇的奧修靜心 / 熊柏豪 (台北)

奧修的方法就是如此的單刀直入,堪稱是暴力美學,直接用混亂的呼吸方式讓腦袋當機,使無意識的能量釋放出來。我在做的時候,觀察到如果是大腦在做的話,肌肉會緊繃且用力過度,但對呼吸節奏的影像沒有太大的效用,這是因為大腦不知道「混亂」的感覺而過度控制身體,當我告訴自己放下控制後,感覺全身放鬆了,身體逐漸可以開始以自己的方式進行「混亂」呼吸了。

成長的關鍵要素 / 熊柏豪 (台北)

我看見我的慣性,就是想針對問題去解決問題,錢不夠的問題、身體問題、感情問題、情緒問題等等⋯⋯,於是對應的解決各種問題的治療團體就出現了,但這些問題背後是否有共通性呢?我覺得這些問題都各自代表著一把外面的尺來測量自己,然後就覺得自己有問題或是尺有問題,因此是否阻礙了自己生命、靈魂、本質的成長發展呢?

細節帶來品質的巨大改進 / 熊柏豪 (台北)

為了驗證,我每天早上都依照世儒老師所教的方式,做練習一次「亢達里尼靜心」的抖動。的確在練習完後,腰椎痠痛感就平復了,雖然在每天工作的過程中還是會累積疲勞,但那種疲勞卻是非常微小,我覺得這個就是身體的疲勞,而在晚上入睡前我才會感到比較明顯的酸痛,而這酸痛在隔天做完抖動後又被代謝掉了。

體驗到不同品質的「奧修靜心」 / 熊柏豪 (台北)

另外一個讓我感到印象深刻的是「動態靜心 Dynamic Meditation」,幾個月前由於我的提問,於是有一次在「易學律動」的課後,世儒老師請我以及是奧修門徒的學姐們上去示範「動態靜心 」第一階段「混亂呼吸」的部分。我就像一隻剛出生的小鳥在胡亂拍打,與其說是在「混亂呼吸」倒不如說是在亂擤鼻涕。輪到奧修門徒的學姊們上去示範時……

誤區:錯把「用力」當「努力」/ 林世儒

在做完經由詳細解說的「動態靜心 Dynamic Meditation」之後,在團體分享的環節,她感歎的説:「這幾年的動態靜心和個案都白做了,原來我的問題不是能量卡住,不是童年制約,更不是心理創傷,我只是一直都是在用力用錯方向而已。」

關於動態靜心的感謝(二) / 李錚 (南寧)

在多個不同老師的工作坊中,課程裡都有「動態靜心 Dynamic Medutation」的環節,我想這一定是個極為重要的功課,於是回家後便開始了動態靜心的修煉,就這樣斷斷續續的練習,至今也差不多有一年半了。其中五個環節的體驗都是不一樣的。剛開始是每個環節都做不全,後來是第三、第四個環節難以堅持,到後來,不斷地調整身體的運作方式,但都不得要領。

「中」-不偏不倚,不受影響 / 林世儒

有一回在她去印度參加國際年會並發表學術論文的前一天早上,我接她外出,她正和航空公司聯絡確認機位,航空公司說他沒訂位,要下周才有機位,她既沒生氣也不焦慮,只是溫和說他確定訂過位了,請航空公司重新檢查訂位資料再通知她,然後若無其事的和我去參觀故宮博物院,一整天我看不出這件事情對她有任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