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變的關鍵在身體 / 林世儒


前年的七月的一個週三夜晚,臺北的暑氣正熾,我又來到大安森林公園的舞臺,這回我沒有上臺去做蘇菲旋轉,而是坐在觀眾席中,乘著涼風吹消暑氣,望著星空欣賞眾星閃爍,頓覺十分愜意真是享受。

不久之後,一個多年的朋友也來了,神情看起來有點落寞,我趕緊招呼她坐在旁邊,握著她冰冷的雙手,一邊關心的問他怎麼了?他說近幾個月來他一直都有輕生的念頭,不知道為什麼要活著?覺得人生沒有意義,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可是還正年輕,也沒有輕生了理由。

我這二十多歲的年輕朋友讀大學時就開始接觸心靈成長團體,畢業後這幾年也一直很用心的在這領域繼續學習與成長。我看著她並仔細的聽完敘述之後,慢慢的把她拉到舞臺旁的高牆前,引導她以「立如松」的姿勢站著。我開始為他調整站姿與頭部的位置,協助他掌握細節。一會之後,她開始笑起來,並對著我說:「好奇怪!剛才那些想死的念頭都不見了,而且感覺到內在有一股力量支持著我,讓我對自己感到自信與穩定。」(註:多年後在廣西南寧的「易學律動工作坊」中,來了一位自殺未遂多次的學員,也是經由「立如松」的練習之後打消輕生的念頭。)

這過程看起來很神奇,其實一點都不奧秘。因為身體是心理的最外層,而心裡則是身體的最裡層。身心合一早就是心靈成長的基本概念,只是有多少人除了理智上的知道之外,還能夠落實在生活當中?常常注意到自己身體的姿態。我們內在的心理狀態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姿勢,同樣的改變姿勢也會改變心理狀態。

台灣的學員和我一起持續「工作」好幾年了,因此我對她們的要求多也比較比較嚴格,比如走路、開門、關門、拿東西……任何移動都盡可能不發出聲音;等車或等人站立時要求自己一律「立如松」;坐在椅子上一定要貼著椅背,挺直腰杆;每一次上課或聚會,必須先練習約一小時類似站樁的「基本功」。而這些要求似乎與心靈成長沒直接的關係,但如果瞭解上述的道理,這些簡單的練習反而是最根本且不逆轉的成長之道。

四月時有位凡事講求效率急的驚風加入了臺北周二班,六月時她分享道:「為求『改變』,我追逐于各種成長課程之間,卻苦無效果。因為,這些課程或以激進方式鞭策學員,過程很high,課後卻很累;或以描述他人境遇為借鏡,當下雖有感覺,事後卻很難深入痛處、達到共鳴。」

她說:「我二姊長年跟隨世儒老師上課,一直是我『選擇性的諮詢顧問』。我是個『有主見的人』,對於二姊說的:『妳可以放慢腳步,感覺自己在走路;開、關抽屜、洗碗,可以不出聲……』這樣的話,聽在耳裡,真是覺得不可思議。因為『腳步要輕,怕地會痛』那不是大愛的感動嗎?與我這小我何干?會有啥作用?開、關抽屜不是應快速拉、推以節省時間嗎?何必管它有無聲響?對我的質疑,她常笑而不答。……一段時間之後我在她身上,看到一個原本會對母親有所抱怨的人,到凡事皆自在;日常生活,不但輕聲細語,而且安然自若。儼然一棵不倒的樹!」

「六月初是最忙碌的日子,上班時,我清楚地看見自己一如往常,緊張地想快速解決這些人潮,不舒服的感覺從體內持續延伸。雖然告訴自己:不要急,但『理智中心』抵不過 『運動中心』;雙手仍本能地想同時做多樣事情,煩躁的感覺油然而生。突然,想起昨天老師提到的聲音與聲音中間的停頓,可以給自己有休息歸零的時間,也才能更從容不迫,便會做得更好歐….是啊!我試著找出電腦列印的空檔,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時間。果然,呼吸變得較為順暢,情緒更好,效率也不輸剛才.整天就有了愉快的感覺!」

最後的結語,她說:「只是盡其在我,專注於自身動作的觀察;然後將此一寧靜的覺醒帶到生活中、工作上,不去算計、無須在乎、觀看別人,只是全心於自身的存在。就可使得身軀更柔軟、動作更輕緩、酸痛也悄悄地無影無蹤;同時喚醒憂鬱的心靈,不藥而愈;內心豁然開朗,問題迎刃而解;能更勇敢與篤定地具有四兩撥千斤的能耐,生活更自在。這奇妙的感覺,非親身經歷,實無法深刻體會!而我至此終於能夠體會二姊當初笑而不語背後的意涵。」

頭腦的內容是「知識與想法」;心的內容是「情感與愛」;身體的內容是「感受與經驗」。心靈成長最重要的就是讓頭腦、情感和身體三者能夠和諧的一起發展,而獲得「素質being」。而為什麼我總是從身體開始呢?

因為心離我們最遠,最不受控制,大多數的能都只有被它控制的份,常見有人學了一身的功夫,「同理心」、「溝通技巧」……,遇事該如何處理說得頭頭是道,但情緒一來,忍不住辯解、埋怨、分析、建議等「溝通絆腳石」全都出籠,所學的知識完全派不上用場,會的等於不會。

頭腦是離我們近一些,但有些靠不住,他很難專心在一個事情是思考太久,如果我們能誠實的面對自己,就會發現他喜歡天馬行空自行想很多荒誕的事,因此我們常常在做白日夢而不自知。它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聽話,它像頑皮的小男孩,完全無法讓他停止下來,它是不受控制的。古老的修行方法中有許多方式來降伏這只「潑猴」,如數息、冥想、祈禱……等。但稍不注意就陷入昏沉或打妄想了。

身體離我們最近,我們可以隨意的使用手來拿放物品;走到想去的地方;可以張眼看整體或只看局部……,幾乎是完全按照我們的意志來行動而沒有絲毫的反抗,也因此受到了我們的忽略。

身體我們無時無刻都在用它,如果能在它移動時,觀察它是如何移動的,那麼就會有和數息的相同效果,讓心思不再散亂,同時還能增加敏銳度和覺知力。這些都是心靈成長的基礎,打好基礎在學習上即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試著在生活中儘量保持脊椎與地面垂直,行動中儘量不發出聲音,只要練習一星期一定會有令人料想不到的好成果。

後記:上周到第一次到南寧,幾位學員看了前期關於動態靜心的文章,分享他們依法練習後的幫助,也請我示範,發現和他們所理解的有出入,光是呼吸的輸送量就大它們數倍,不過這必須改變使用身體的方式,而多數人使用身體是很沒有效率的,很遺憾無法在雜誌上演示給大家看,不過要能輕鬆有效的使用身體,進而改變內在的心理狀態與意識狀態,本文與上期「當下覺知:把小事做好」,是最基本的要求。

2009/10/10


點我查閱:、或更多精采的影片欣賞

(共 121 人瀏覽,本日 1 人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