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是誰在跳舞? (0114) / 林世儒

看著舞者在音樂聲中翩翩起舞,或者有時自己也身在其中一起跳著舞,我常會思考求索,我所做的動作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舞者呢?他們的動作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主動與被動有甚麼差別?會呈現什麼效果?會帶來什麼影響?和活在當下與記得自己有何種關聯?會帶來怎樣的意識狀態?

在課堂上我總是告訴學員們 「易學律動/神聖舞蹈」的每一個動作都是被動的,是被我們內在的一股能量所推動,然後肢體呈現出那些動作,而非我用頭腦、身體、與情感主動去跳出來的。這樣的概念很難了解,也非常不容易做到,因為我們每個中心(理智、情感、運動、本能)都有非常頑強的我(小我、常我)。它們不願意放棄任何可以展現的機會,總是要證明自己是好的、是有能力的、是優秀的、是出類拔萃的。

除非它們願意放下,放下對聲名、對被讚賞、對價值感的渴望,不然我們很難發現內在的那股上升要回歸本源的能量流,並放下理智、情感、運動、本能等,人的這四個中心、四種機能之控制權,然後服務於「我」—完整的我、統一的我、不變的我。是「我」主動因應內在的那股要回歸本源的上升能量流,去驅動四個中心做出相應的舞蹈動作來,「神聖舞蹈」「蘇菲旋轉」「易學按摩」……都是如此。

用易經六爻的爻位最能清楚的說明它們的關係,「我」就是「九五」之尊的「天子」,而理智、情感、運動、本能等這四個中心,就是位列低一階的「九四」只是「諸侯」,而「諸侯」是要以位居「九五」的「天子」為主,以「九五」的意志為意志,以「天子」的需求為需求。這也就是大師們所說的:「我不是我的頭腦、我不是我的身體、我不是我的情感」的真實寫照,「我」是「天子」,他們是「諸侯」,「我」是「主人」,而頭腦、身體、與情感是僕人,它們應該要同心的一起為「我」服務,這也就是「成為自己」「成為主人」「當家作主」的意義。

現在的情況是,「諸我」(僕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並會立即跳出來展現,總是把「我」(主人)晾在一邊,我變成了「諸我」的僕人並習以為常。我們心靈成長的工作重點就是回到「主人」的位置上,把真正的「我」找回來,要不受影響的依照「我」的意志行事。康熙除鰲拜是個很好的隱喻,想像你是康熙,而現在鰲拜(諸我、僕人)攝政,康熙(我、主人)要如何回復王位掌權呢?這考驗著我們的智慧和能力,這也就是心靈成長的過程,困難、艱辛、驚險、但具有成功的可能性。

回頭看舞蹈,是「我」(主人)還是「諸我」(僕人、常我、小我)在跳舞?甚麼時候是「我」在跳,甚麼時候是某個「常我」在跳,它們的品質與狀態有甚麼不一樣?帶來的感受有甚麼不同?在怎樣的條件下「我」才會跳呢?「觀察自己」「工作自己」「成為主人」然後「放下自己」「全然臣服」,「臣服」於更高的力量與律則,也就是最高的一爻位居「上九」的「宗廟」。那個能夠「作主」又能「臣服」的「我」,就是我不斷的「工作自己」所要「成為自己」的「我」自己。


(共 52 人瀏覽,本日 1 人瀏覽)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