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助人的開始 / 李錚 (南寧)


原以為我認為要有效的「助人」,就是把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然後找出他的問題,指出他的問題,告訴他怎樣做才是最好的最合適的,讓他按這樣的方式去改變。

但我現在知道根本不是這樣,這只是一種簡單、粗魯的指導方式,源於我們所接受的教育,我們父母就是這樣用「教導」的方式來説明我們的,有一定的成長,但有很多的副作用;而且這種方式,容易看到對方的問題,而不是客觀地看待對面那個人,所以當你和對方都是成年人時,你再用這樣的方式來「説明他」,他一定憤起反駁,或表面聽實際不理,所以還是達不到助人的目的。

何為助人呢?有一個故事可以很好地呈現其中的真諦:傳說有一個乞丐,他一直坐在一個祖傳的舊箱子上乞討;有一天有一位智者問他:他打開過那個箱子嗎?他說沒有,反正家裡人沒有誰打開過,就是祖傳下來讓他們坐在上面乞討的。

智者鼓勵他說,打開看看。乞丐說:不用打開了,反正什麼也沒有,是空箱子。智者繼續鼓勵他打開看看吧,反正又沒有什麼損失,於是乞丐就跳下箱子,打開一看:哇,有金銀財寶呢。

所以助人不是你給了他什麼東西,而是讓他有機會看到自己擁有「金銀財寶」,只是自己原來不知道,習慣性認為「很窮」罷。

原來我的助人方式,只是模仿父母的教導方式,表面看起來很有用,畢竟有些道理別人聽進去了;但現在知道基本上用處不大,因為這些道理是我說的,不是他悟的,而且因為想要別人聽進去我的道理,自己內在就會有著急和緊張,總要講一堆又一堆的話,還時不時冒出來小我的傲慢心和分別心。(我想別人只是敢怒不敢言罷了)

直到2007年我到上海參加「易學律動/神聖舞蹈」工作坊時,遇見林世儒老師,課程裡我意識到他是一位非常有品質的導師,一個非常有耐心的智者,我看到他助人的方式:總是那麼平靜,那麼有耐心,道理也沒有那麼多,只在必要的時候,簡短的幾句;他更多的幫助是——通過身體的覺知練習去培養你的內在品質,至於你的問題,你給你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你自己去解決;看表面非常「無為」,好像不痛不癢的隨便說兩句而已,然而結果卻是想像不到的好:但凡和他接觸過的人,都會平靜下來,自己去想明白道理,然後帶著勇氣和信心去面對困難,解決問題;如果還和他一起練習的話,日後就有更有能力自己去面對和解決問題。

林老師的品質讓我真的理解了這句話:「無為而無不為」。當我們把注意力拉回自己身上,關注自己的呼吸、身體的感受,那就比較活在當下。而在當下既可以聽到別人的問題,感受那個人的內在狀況,更可以讓自己的內在不受影響,於是內在就像一面鏡子一樣平靜、清晰,既可以客觀地看待對方,又可以在他需要時給出更合適的分享和指導;也因為別人以我們為鏡,就會受到感染而慢慢平靜下來,也容易看到自己真實的情況,他的智慧也會油然而升;也比較容易聽得到別人的勸解和寬慰。這就是外因透過內因起作用的過程,而我們的幫助就因此而起作用了。

如果當事者再願意去練習自己的覺知能力,可以「以自為燈,以己為鏡」時,也就形成了雙向的注意力,既是向內也同時向外的良好品質,那成長功夫就慢慢達成了。

所以,助人不是我原來想像的那樣,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然後找出他的問題,告訴他怎樣做才是最好的。而是和心靈成長的原則一樣:把注意力拉回自己身上,在關注自己同時也關注到外界的人與事,還要不受影響,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讓自己像一面鏡子,提供給當事者去照見他自己。這樣才能真正地幫助到別人,感染到別人,促進他們的成長。

而親子教育、人際互動、夫妻相處、團體學習也是如此,我只能改變我自己,如果對方有改變,一定是因為看到我的改變而感染發生的。

2015年2月23日


點我查閱:、或更多精采的影片欣賞

(共 105 人瀏覽,本日 1 人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