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鬆(0060)/順受:不掙扎、不抗拒、不用力 / 林世儒

這是一場為期十六周的「靜心」與「內在之旅」,建議每天只聽一篇,以得淺移默化之效。
只要給自己十分鐘時間,閉目靜坐聆聽,即可轉化個人氣質,提升生命素質,改善生活品質。
如能搭配在練習「易學正坐」時播放,並於日常生活中保持「記得喝水」,成效會更為顯著。


順受:不掙扎、不抗拒、不用力

1994年我去印度時曾陪朋友參加「呼吸治療訓練營」,其中有一堂課我們被帶到一個四面環繞著大樹,建在森林中的現代泳池,十分乾淨、清澈非常舒服,旁間還附設有三溫暖的設備,真是人間天堂。老師給我們每一個人發了一個防止鼻子進水的「鼻夾」,讓我們自行決定是否使用。

練習時兩人一組,站在比腰部稍高的水池中,一個保持站立,另一位稍微捲曲身體不接觸地面,面朝上讓同伴像抱小孩般地抱著在水中「漂浮」。剛開始會左右稍微來回半弧形搖晃,讓夥伴適應水性,隨著信任感的增加,就會加快速度,並且做些移動的變化。比如把你整個人移入水底,讓你全身都沒入水中。因為是仰身向上,很多同學都發出驚恐的尖叫,全身僵硬臉色慘白,似乎剛經歷了超級可怕的事,當然也喝了不少水。

我從一開始就打定主意「逆來順受」,老師怎麼指示,我就怎麼做,從頭到尾保持不掙扎、不抗拒、不用力。顯然我做了十分正確的決定,當夥伴抱著我在水中「漂浮」,並時快時慢有韻律的從水面到水下不斷更替移動,真是太舒服了。印度炎熱的太陽讓水溫適度宜人,水面上徐徐吹來的和風讓人感到特別舒適與清涼,而環繞在身旁的鳥語花香,更是美妙宛如置身在仙境。

不,確切的說,更多的時候我像是回到媽媽的子宮裡,漂浮在羊水中,溫軟、舒服、安全,讓人哪裡都不想去,啥事都不想做,全部的身心放鬆於此時此地,因為實在是太舒服、太美妙、太幸福了。這樣的經驗我能帶到生活上嗎?面對困難與挫折我還能如此放鬆嗎?

很困難。但慶幸的是我嚐過那全然放鬆的滋味,我知道如何放下期待與企圖,記得保持「逆來順受」不掙扎、不抗拒、不用力,當我沒有牽掛時,「放鬆」就自己發生了。

我能每次都做得好嗎?不能。但隨著「內在之旅」,在持續的凝聚中,我慢慢有了進展,越做越好,越來越放鬆,甚至我把想要做好的企圖也放下了。只是做該做的能做的,至於成果就讓它自己呈現,我只看全然的去做,然後帶著感謝在旁看著


放鬆(Die Entlastung)/海寧格

內在之旅是一大挑戰,所以有時候也會嚇退我們;我們停下來從中退出,藉此尋求放鬆。就這樣,我們覺得自己從內在之旅的挑戰與力道中鬆懈下來。

真的能放鬆嗎?還是我們到頭來又得從自己退出的地方重新開始,邁向下一步?只有在旅程的終點我們才能真正的放鬆,因為「觀照」在那裡等著我們。在這份觀照裡我們才能完全地平靜下來,感受真正的放鬆。

我們在這份觀照裡覺醒,凝聚下來,接納它所帶來的禮物,沒有多餘的妄想。在觀照裡我們已擁有一切。

可是我們不能一直待在觀照裡,我們還是得回到日常生活。怎麽回去?我們放鬆,讓內在對生活裡所遭遇的一切敞開。

這怎麽可能?因為我們已經在觀照裡放下了所有的企圖。我們帶著觀照中體驗的合一與力量去面對所發生的一切,不論那是什麽。在觀照裡以及觀照之後,我們再也沒有牽掛,因為和這股力量連結的人就仿佛握有了一切,對他而言,還有什麽好值得擔憂的?

我們究竟是怎麽放鬆下來的?因為我們繼續內在的旅程


轉貼上海趙長飛在<簡書>上對本文的回應  2020/05/24

想起有次在老師「寧靜的藝術」這門課上、蒙著眼睛在夥伴的帶領下走了20分鐘、穿過馬路和草地、去看小樹林里夥伴喜歡的一株小草。過程里完全的信任、放松、連接、很美很靜很飽滿的喜悅。真好。


轉貼上海方圓在<簡書>上對本文的回應 2020/05/25

哈哈,老師文中所描述的水中漂浮的場景太有趣了,更有趣的是老師全然接納、全然享受的那種體驗,真的好像暢遊在媽媽溫暖的羊水里。真的很幸福!

記得也是從老師《寧靜的藝術》課程回來,我就開始跟6歲的女兒玩起了「人體攝像機」的遊戲。女兒正是天真爛漫,淘氣愛玩的年紀,那個遊戲也的確給我們都留下了一段非常美好的記憶。

在那個遊戲中,我觀察到我跟孩子呈現的迥然不同:當我閉上眼睛,僅跟隨孩子簡單的語音行走時,感受到的只有內在無盡的恐懼、擔憂、不信任,仿佛每走一步都如臨深淵,只感覺手心冰冷,大氣都不敢喘。

而看著女兒的反應,從被蒙上眼睛的那一刻她仿佛打開了所羅門的寶藏,毫不猶豫地按我的指令走,不論磕到碰到什麽都會引发一陣哈哈大笑;當摘下眼罩開始「拍照」時,她的眼睛亮晶晶的,仿佛有興奮的小火苗在跳躍,對面前看到的一切都欣喜不已。

這樣的发現讓我暗自心驚,同時也獲得了一種新的探索方向:我是否也可以如孩童這般放松、享受,在一切未知到來之時,更全然地去經驗呢?遺憾的是,這個問題至今我尚未取得最佳答案,因此還需繼續努力啊。


(共 25 人瀏覽,本日 1 人瀏覽)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