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0073) / 工作:從小我開始,以無我結束 / 林世儒

這是一場為期十六周的「靜心」與「內在之旅」,建議每天只聽一篇,以得淺移默化之效。
只要給自己十分鐘時間,閉目靜坐聆聽,即可轉化個人氣質,提升生命素質,改善生活品質。
如能搭配在練習「易學正坐」時播放,並於日常生活中保持「記得喝水」,成效會更為顯著。


工作:從小我開始,以無我結束

鄔斯賓斯基在《第四道》書裡提到:「如果我要保證工作直線進行, 我就必須同時在三方面工作。如果我只在一方面或兩方面工作, 則工作的方向會改變。如果我在三個方面或三個八度音階工作, 則一方面會提供必要的衝擊, 而幫助了另一方面通過斷層。了解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學校工作利用到許多宇宙觀念,而三方面工作也是一種特別的安排, 以保護工作的正確方向,使它順利成功」。

「第一方面是對自己工作:自我硏究,對本體系的硏究,並且至少要努力改變一些最機械性的行爲。這是最重要的方面。第二方面是與別人一起工作。人憑自己無法工作;與別人一起工作所發生的某種摩擦、不便和困難,會創造出必要的衝擊。第三方面是爲了學校、爲了組織而工作。最後這一方面對不同的人現出不同的面相。三方面工作的原理是:這三個八度音階必須同時進行,彼此平行;但它們不是同時開始,因此, 當一方面到達一個斷層時, 另一方面便進來幫助它過去,因爲這些斷層的位置並不一致。如果一個人在這三方面都同樣精力充沛,那會使他脫離許多偶發事件」。

最後他說:「你已對第一方面工作,你已硏究人家給予你的和對你說明的一切,而且你已設法了解。現在,如果你希望繼續下去,你就必須努力對第二方面工作,若可能的話,也要對第三方面工作。你必須努力思考如何對第一方面下更多工夫,如何進到對第二方面工作,以及如何着手對第三方面工作。不做這種思考,你的硏究就不會產生結果」。

在走進「內在之旅」的路上我們可能是為了解除某種面臨的痛苦開始,尋求各種解決之道,希望能獲得內在的力量,自我的覺醒與靈性的圓滿。這都是非常的自我,也無可厚非。但當我讀到《第四道》關於「三線工作」的觀念時,我知道我必須改弦易張調整我所關注的焦點,到其他的兩個面向,才夠保持方向正確與順利成功。而這一切似乎會隨著自己的「外學知識」與「內在素質」的增長,而自己調整。在我開始教學工作時,就誤打誤撞的進入了「第二線工作」,在教學相長之下,我在心靈與內在質量上的的進步與成長,的確比自己一個人盲修瞎練時來得更好與更快。

「易學律動/神聖舞蹈」周二班上課時用《易經》的「十二辟卦」來說明心靈成長的原因、契機與發展時,也用《第四道》「三線工作」的觀念來相互呼應與佐證說明。在下課前詩君問我說我目前是處在哪一線的工作上?我自認是第一線與第二線工作,而以「第一線工作」為主。這幾天仔細想想,其實我已經在不知不覺當中也加入了「第三線工作」,而且它也占了很大的份量,難怪感覺到自己這段期間如有神助的在各方面進展特別快,無論是聲音的運用與掌握、寫作的能力,英文的聽說讀寫,甚至書法鋼琴,都感到有大幅度的進展,而更重要的是內在的決斷力,恆毅力,感知能力也都同步增長許多。

防疫的這段期間,我自願的為朋友們每天朗讀海寧格大師的《內在之旅》,旋即每天寫一篇以自己過去成長的親身經驗的文章來幫助讀者從另一視角去了解,然後又再加上葛吉夫大師「是與否的掙扎」的練習,這樣每天大約六小時的時間為自己、為朋友、以及一個無名的虛擬團體「工作」(實際上每天有近千人網友閱讀文章與聆聽朗讀錄音,及數十人實際自動練習),廣義的說等於我開始了「第三線工作」而不自知。

每天和微信群裡分享練習的夥伴討論,並影響它們更深入的去「工作自己」,果真如《第四道》所說的產生了豐碩的成果與脫離了許多偶發事件。這樣的凝聚越來越深刻,也如同海寧格大師今天的「成就」篇說的:「我們共處在一個更偉大者的面前—-當下」。讓我們繼續努力的「工作自己」,以能夠時時處在當下。


成就(Der Dienst)/海寧格

有些人抱著一種想法,認為內在之旅是為了自我成長,為了成就個人內在的進步、自我的覺悟、自身靈性的圓滿。這麽一來就很容易帶出一種想象——有時很秘密的——以為他們受到上帝特別的召喚,甚至被揀選來和他特別親近。

這種想象只會讓人難以懷抱敬畏的心與神連結,而他其實和一切萬物都保持著同樣的距離。我認為,只有對神抱持著敬畏才是恰當的。神對我而言,是他把一切萬物都平等地帶入運作之中,並持續運行。也就是說,這股力量最終將會成就眾人和萬物,運作成為一個整體。

如果我們從內在之旅獲得某個啟示或是某種力量,那是屬於我們個人的嗎?或者,它是一種為了成就整體而得來的禮物?那必定是為了整體的成就,也必定要實現在整體裡面。

內在的旅途上,我們的凝聚也是為了一種成就,「凝聚」就是我們為此而作的準備。我們時時刻刻都準備好,當這份成就實現時,我們就從中退出。


轉貼上海方圓在<簡書>上對本文的回應  2020/06/07

關於鄔斯賓斯基所說的「三線工作」,我下意識總覺得那離我還很遠。但仔細回味近期的自我成長,似乎又品味到一絲不一樣的意味。

記得多年前剛跟隨世儒老師學習,就聽老師提到過「三線工作」的理論。但礙於自己當年稀薄的注意力,我只牢牢地記住老師所說:「首先要學會『自私』,全然只工作自己,對自己慈悲,這也就是第一線工作的要旨了。」

現在回想起來,也完全可以理解。當年自己帶著滿身傷痕、滿心苦楚,磕磕絆絆地跌入心靈成長之門時,的確無暇旁顧。於是這句話就像金科玉律一般被我奉為神旨,並作為凡事衡量的一把尺,在遇事為人時常常拿出來考量:這件事這麽處理,是否有益於我的自我工作?面對那個人我該採取怎樣的態度,才能首先照顧好自己的身心?甚至在選擇課程時,我也嘗試先閉目感受一下,去到那個課堂是否能夠真正滋養我的內在?

就這麽孤身前行地過了好多年。自己學習,自己跳舞,自己琢磨……盡管老師也常常強調團體工作對個人的益處,但還是沒有非常清晰的體會。就像在跳《第三必修》時,我始終沈浸在堅持自己數拍的節奏,從沒有想過從分組小隊中獲得幫助,更不用說怎麽去協同別人,達成一致了。

我曾經非常羨慕其他城市有組織良好的團體共修,可以令個人獲得不一樣的成長。並且在這些年間,確實也有很多次團體工作試煉的機會,比如有同伴邀請我帶領共修,但我總感覺自己內在的積累還太薄弱,沒有足夠的力量與勇氣,甚至並不清楚該以怎樣的立場,站到隊伍前面,去影響他人。於是都與這些機會擦身而過。

真的還得感謝這次疫情,以一個最為巧妙的方式,讓我不知不覺進入了團體的「第二線」工作中。因為疫情,之前計劃的集中式線下課程不得已改成線上每周一次,並由貼心的主辦方在課間加入了網上共修的環節。在這天賜良機的一次次共修中,我因不同的練習主題和不同的夥伴組合。更為神奇的是,每次系統隨機分組的結果,我竟然都會遇上Miss Right,無一例外。讚嘆造物的安排!

那些夥伴或是與我有著相似的經歷與特質,在彼此照見中令我更加清晰地觀察到自己內在的某個部分;或是與我有著對立的呈現,令我在不舒服、如鯁在喉的感覺中「摩擦」,產生某種類似「高溫」的體驗,從而讓我獲得某些重要的結晶。即使是在團體的微信群日常中,我也時常會從某個夥伴不經意的分享裡得到靈感,讓我從一個新的角度深入自己的內在探索。這段時間以來,我著實從團體中獲益良多,這才慢慢品味出老師過去所說「團體是來幫助你成長」的內涵深意。

受到激發,我也在團體中變得更為敞開。比如,我開始跟隨老師寫文的節奏,每天整理記錄自己的一些成長體會,與夥伴們互動;或者,我會積極地將自己練習「是與否的掙扎」中的感受,每天分享到群中;我還漸漸摒棄獨善其身的習性,開始主動關心群中的同修,並在必要時候提供幫助。當我看到更多的夥伴慢慢動起來,加入到「是與否」的練習中,我感到不是自我成就的自豪感,而是更多的感恩與臣服。——感謝團體的力量,令我們攜手同行,彼此關照,成為彼此的助益!

施崢常常問我,要不要自己主動出來做點什麽為大家服務的事情,利用好自己的特質。而現在的我真的對「第三線」方向還不太明了,還沒有感受到那種偉大力量的明確指引,因此目前尚處於跟從的狀態中。或許是時機尚未成熟,或許我還需要多多下功夫,我現在還不著急。記得老師所說「把自己準備好」,然後在恰當的時機到來,堅定地開始新的行動。


(共 32 人瀏覽,本日 1 人瀏覽)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