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易:從現代譯本開始(344)

昨天提到楚莊王伐攻陳國,想起在研讀易經時有讀到一段在《春秋》經裡所記載的故事,陳厲公曾請周朝廷的太史以《周易》幫厲公的兒子公子完占卜,占得卦《觀》之《否》預言:「陳國衰亡後,公子完的子孫將要享有姜姓的諸侯國(齊國)」。這位太史真是牛人,果真被他料中在三百年後的事情。

公元前672年,陳國內亂,陳國人殺了太子禦寇,公子完因與御冦友善擔心獲罪而逃亡到了齊國,改姓田氏,成為齊桓公姜小白的座上賓。齊桓公欲拜田完為卿,田完堅辭不受,只做了齊國的工正官(管理百工的官員),從此在齊國繁衍生息。公子完的九世孫田和將齊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為君,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冊命田和為齊侯。於是姜姓君主的齊國,成了田氏的齊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齊」。

學習易經主要分為兩大方向,一個就是向以上所說的象數派,主要以占筮預知未來趨吉避凶為主,另一方向為義理派,主要是研究易經的道理,運用在生活或是工作等各個領域當中,當然兩者也有重疊的部份,只是各有偏重不同。而我只專注於義理,而且只朝著心靈成長的角度在解讀,千萬別問我占卦之事,我完全沒有涉獵。

很多人想學易經,但不知如何入手,我分享我的經驗供人參考,因為同一本易經在不同人的手上,會有不同的解讀,這對初學者真是個難題。只要看過兩個以上的譯本,就會發現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有時還會有完全相反的看法,真不知那個才對。我會建議先從現代的譯本(我是看傅佩榮教授的樂天知命),有了基礎和概念後,在看其他的版本,然後用自己的生命經驗去對應與驗證,慢慢就會有自己的獨特觀點。

我的「易學律動」和「易學按摩」這兩個工作坊就是這樣慢慢磨出來的,學員都說聽我講易經感覺 很簡單也很有趣,而且和心靈的成長相關並且契合,很容易懂,所以會很想學。每次都有人問我何時開易經課。唉!雖然我可以講得深入潛出又好玩,但我這只懂一分只能教你這零分的而已,希望帶給你一些基本概念,幫你跨過門坎知道如何自修,真要深入就得另請高明了。

(共 20 人瀏覽,本日 1 人瀏覽)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