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與否的掙扎」練習是基於葛吉夫大師的理論:透過「摩擦」「融合」「結晶」達到「內在統一」,以及「有意識的受苦」和「犧牲」。最後要提醒的是:「犧牲只在結晶過程中才需要,其後人可以擁有一切他想要的東西,不再有任何律則規範他,因為他就是自己的律則。」因此練習時要特別記得隨時詢問自己「我為何要做這個練習?」「我想要獲得什麼?」「我現在做怎樣的調整會更能幫助自己達到目的?」永遠要記得「我為何要做這個練習?」不然就會失去了做這個練習意義。
練習時雙腳平行中間一個腳板的距離,或是與肩同寬也可以,親身具體去試比較,感受有什麽不同,哪個方式比較適應與舒服。雙手側平舉,手心向下。用不聚焦的眼神(神聖舞蹈的眼神)放鬆的看著正前方沒有焦點,眼睛如鏡子般的讓外界的影象映入眼中,被動地看到外界的景物。過程中保持眼神,同時能感受到身體,放鬆而不認同身體的反應。用最小的力氣保持身體的姿勢,既不過度用力,且姿勢又不變形。
可在每天的任何時間與地點進行,只是身體會可能會發出巨熱與大量流汗(尤其是南方的夏天,北方還好),最好在練習完之後擦乾汗水,等身體恢復常溫之後再盥洗,會感覺到特別的清新與充滿活力和信心。練習時間的長度可以從五分鐘開始,建議是十五分鐘,當然要做到三十分鐘也行。關鍵不在時間的長短,而是在於產生身心內在的「摩擦」與「是與否的掙扎」。
當感受到身體巨大的酸麻脹痛的時候,此時有個聲音很想把手放下,另一個聲音則是很想要堅持,這就是「是 」與「否 」正在激烈的摩擦,這個摩擦會產生巨大的熱能,使我們汗流浹背,身體與頭腦不斷的掙扎翻騰,此時透過內心的「意願」和身體的「意志」堅持著不把手放下來,這就是被稱為「犧牲」的「有意識的受苦」,它會為我們帶來身心的「融合」與「結晶」,鍛鍊出一種能夠承擔痛苦與不受影響的力量。
為了有效的穿越這樣的痛苦與掙扎,只要保持眼神的放鬆與不聚焦,頭腦中的思緒自動會變少,批判、質疑與放棄的負面念頭將會平息,而身體的痠麻痛等感覺的影響也會降低,我可以穩定地站在那裡,知道一切的發生但不起自動化的反應,就像是在觀察一件和自己沒有直接相關的事。我開始和自己的頭腦、身體、與情感產生一點間隙,我可以真正的觀察自己,而不再是產生自動的反應與「認同」。這也是走在心靈成長上能否有所成就的最關鍵與重要的能力之一。
八月一號是與否的鬥爭15分鐘 活出全新的自己/江西 九江
準備練習是與否鬥爭前,頭腦出了念頭,看見心裡不舒服,怕痛,也抗拒害怕這種痛,不願意練習,看見自己念頭感受不管他們,繼續將雙手平舉,兩分鐘開始痛,察覺抗拒讓我更痛,選擇體驗這種內心的怕痛抗拒,慢慢呼吸急促困難,很痛苦,終於受不了腳去碰手機看幾點,繼續選擇主動受苦,終於聽到響鈴,手慢慢放下,手臂在快速恢覆。很奇怪,抗拒讓我更痛,每天練習每天感受不同。有時候只是麻。通過每天練習也讓我感受我的毅力更強,以前看書看不下去的我,現在和朋友天天讀書堅持兩個月,自己討厭做的事討厭的人和物也慢慢在改善,願意去做,有時候感覺改變是在不經意之間,又好像是這股毅力在推動我。現在在自我調整,試著不化妝出門,丟掉每天必須打一個小時的盤坐改為十分鐘的金剛坐,可能內心還在碰撞。今天看見因為抗拒練習的感受,突然想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