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赴臺灣淬煉「神聖舞蹈」的豐碩成果 / 李錚 (南寧)

SONY DSC

2012年11月,我許下心願:可以和同學一起去臺灣,和臺灣修行十幾年的同學一起跳神聖舞蹈。事隔一年,願望實現,我和兩位南寧舞團同學于在2013年12月24日,踏上了臺灣的土地。

在臺灣,我們不僅和臺北周二與周三的兩個班、以及桃園龍潭的媽媽班的同學一起練習,還和臺灣的同學們一起到日月潭,參加「易學律動/神聖舞蹈」三日營密集班的「淬煉」,因為參加的學員都很有經驗的,都是已經跟林世儒老師學習了十幾年的台灣同學,我們這幾個從大陸來的,才跟世儒老師學了四年。所以老師會在教學方式、教學方向、教學進度、教學細節方面有更多的要求,因此這次台灣行學習多多,體驗多多,分享如下:

一、內在態度更重要:

在和臺灣的學員一起跳舞時,也許外在的動作差別沒有什麼,甚至不見得我們會做得差一些,但她們內在的態度值得我們去學習:不管是一次又一次重來的平靜和耐性;(比如「乘法系列」舞蹈,一般有5-6次的分裂隊行,很容易分錯,我們一般是從分錯的那一次重複,但在臺灣練習,是從頭重複。)還有只是不斷練習而無需過多的分享、說話和報怨;還有不管做得對或做得不好,都是輕鬆坦然地面對,分享時沒有引經據典的分析與評判,完全都是自己的體會等等,都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和練習。

二、排頭與跟隨:

在跳一支新舞:「愛在四方」時,老師選擇了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整個隊伍排成V形,領頭的人站在V點的位置,其它人站成斜後兩排;領頭的人按他的習慣來跳這支舞,其它的人跟隨,重點是跟你前面的那個人,不管你自認為自己跳得多麼好,拍子把握得多麼准,你記得你是後面的人,要跟隨前面。

一支舞曲完,排頭的人到隊尾,下一個人當排頭,不斷輪換,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做排頭和隊尾。

當時我第一個做的是排頭,當V形隊伍一站好,我感覺有兩股能量向我湧來,就如同家庭系統排列的父系和母系的力量向我傳來一樣,讓我感動而充實;而當我舞動時,透過鏡子發現,所有的人都在後面做得和我一樣,讓我稍感壓力的同時是一種很踏實的成就感;但做領導只有一次,做跟隨者卻有很多次,於是我可以好好地體驗如何去跟隨。

在跟隨的時候,我發現每個人的舞動習慣是不一樣的,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無條件跟隨,我真實地體會到,不管我頭腦如何認為自己可以同理到別人,但如果身體做不到和他一樣,這個同理也只是自己的想像,只有身體做得和他一樣的,才是真正的同理;在跟隨的時候,儘管有很多不習慣,有很多不樂意,但如果能不斷地放下「我」、放下「自我」,才能真正地做到跟隨,並且有一種深深地融合與感動。

當我再一次站在排頭的位置,我發現我的身體舞動有了一些新的變化,開始多了一些別人的東西,放下了一些自我的固著,嗯生命只有放下自我,才會有真正的學習和交融,從跟隨開始。

在團體裡,做排頭的,你需要做好自己,讓跟隨的人能更好地跟著你;做跟隨的,你需要放下自我,不管你自認為對與錯怎樣,都要跟隨,並且學習跟隨你前面的那個領導,才會實現團體最大的利益;這不僅在舞蹈中有意義,在現實生活中更有意義。

三、願意主動性受苦:

學習「第四道」的同學們,都知道兩個專有名詞,一是「被動性受苦」,一是「主動性受苦」。「被動性受苦」,就是我們因為自己的舊習性、舊習慣而不斷想控制別人,想控制外界,吃了很多不必要的苦,這個過程很艱苦,但結果卻不好;「主動性受苦」,就是我開始覺醒,願意通過艱苦的練習,艱苦的掙扎和磨擦,改變舊習性,形成新模式、新觀點、新生活,這個過程很艱苦,但結果卻是好的。

想著身邊凡是孩子進入青春期的媽媽,因為把注意力放在外面,在控制老公、控制孩子失敗之後,很容易放棄了,認為自己這輩子就這麼完了,於是帶著不甘不願不開心老抱怨地心,就這麼過著,直到生命結束(從生命靈性的角度,注意從來不在自己身上的人,就從來沒有真正地活過)。

但我看到臺灣的媽媽們(特別是龍潭班的媽媽們),她們願意學習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不斷地「主動性受苦」,修煉自己,不為別的,只為自己更好的生命,更好地生活,擁有更不同的關係和更多的可能性,雖然她們的體形因為年月有了走形,雖然她們的舞姿不一定非常優美,但她們堅持的態度感動著我,激勵著我。

「被動性受苦」是苦,內在感受是焦燥和無助;「主動性受苦」是苦,內在感受是力量和感動。

四、新名詞——自求多福

在臺北班我們學會了一個新名詞——「自求多福」。

當時臺北同學跳了一支舞蹈,是我們沒有學過的,世儒老師淡淡的說:「學會它」。接著沒有任何說明與指引,只是丟下一句:「自求多福」後,就開始放音樂了。我們只好跟著別人一起跳,沒有任何指導,沒有明確的拍子,沒有指示的舞序,只有音樂,只有同伴的舞蹈,一切都要靠自己的觀察與模仿的能力。這個過程是一個新的體驗,再也沒有人像父母一樣,像老師一樣,教你應該怎麼做,這一步怎樣下一步怎樣,我們得學會放下焦慮和緊張,自行找到所有的線索和資訊來學習,來嘗試,來數拍子,來練習,直到找到舞蹈中所有的規律,並完整地呈現出來。

但這個過程也非常美好,讓我感覺我長大了,我是一個成年人了,我有能力去做更多的事情了。所以後學員們碰到你沒有學過的舞蹈,或是生命中碰到新狀況,別抱怨,別放棄,別緊張,別焦慮,記住這句話:「自求多福」,並開始新的嘗試和練習。

五、 艱難的「肌肉記憶」重生

前面我寫過一篇文章,關於「肌肉記憶」的,不僅是專業的運動員、軍人會養成「肌肉記憶」,便於快速地做到合格的動作,我們每個人的習慣動作和感情反應也會表現在「肌肉記憶」裡,呈現習慣性的模式。身心靈的練習就是形成新的模式,也就是形成新的肌肉記憶,而這個新的,就會建立在舊的肌肉記憶崩潰和新的肌肉記憶重建上。

這個過程是痛苦的,因為本期三日營,有兩支舞蹈難度頗大,但教學進度也快(唉好看的舞蹈,對身體的反應都是要求高的。)有一支舞《乘法13》,我們稱之為「風一樣的舞蹈」,也稱為「瘋一樣的舞蹈」。

不僅因為拍子快,胯部運動快,前後移動快,動作變化快,還要像「疾風」一樣飄來飄去,更因為動作本身的難度、速度,動作變換的難度、速度,迴圈數數的難度,速度等要求,(有同學甚至在跳完一輪之後,還搞不清楚舞序究竟是怎樣的,而有壓力地哭了;也有搞清楚了舞序是怎樣的,但身體做不來而「偷工減料」的)使我們跳得象「瘋子」一樣,失了應有的章法。

第二天,基本上每個人來上課都「唉喲唉喲」的,不是腰痛,就是屁股痛,還有大腿痛,還有肩膀痛,還有膝蓋後面痛,凡是那支舞動過部分的肌肉都酸痛,凡是那支舞你緊張過的部分都痛,不過這個痛也在練習的第三天慢慢消減了,我想是因為新的肌肉記憶產生了。痛其實是一種信號,告訴我們,你這個部分用力了。但凡是快舞,我們就容易習慣性用力;凡是慢舞,我們就容易機械性舞動,所以要做到「快而不亂,慢而不斷」,持續練習中。

唉!我們這是在花錢買罪受啊!
唉!這就是「主動性受苦」啊!
唉!先崩潰,再重建。
唉!為了成長,值得。

抱怨歸抱怨,但回過頭想想,非常感激「易學律動/神聖舞蹈」這課程,只有它這樣的身體練習,才會有快與慢、個人與團體、打破頭腦慣性的練習和結合,讓我們不斷地、更深層次地淬煉自己。

六、 呈現內在的笑臉:

我們都知道跳神聖舞蹈,是面無表情的,因為這才是真實的臉。但為什麼,看著林老師面無表情的臉,就會比我們的臉顯得放鬆呢?原來是有秘訣的。

我們在跳舞時,老師讓我們做一個新嘗試,外部面部表情不動,但想像你的臉裡邊,嘴角略略上揚,呈微笑狀。呵呵,當我做到這個調整時,發現自己整個人忽然輕鬆了,並且有一種喜悅從心輪油然而生。

哦原來微笑是從裡面出來的,才會有真的喜悅。難怪很多成人,外表如何「陽光燦爛」都無法感動別人,因為內在沒有笑;而孩子的笑能打動人,是因為他的內在有微笑。

七、如如不動,學會享受:

元旦那天,我們一起參加靜心營,那天太陽很好,於是世儒老師應景增加了一個內容:曬太陽。

原來我認為曬太陽是很無聊、很浪費時間的事情,我要把有限的時間放在成長的練習上,怎麼能用來「無所事事曬太陽」呢?

但這次體驗打破了我過去的種種猜想。

我靜靜地盤腿靠坐在牆邊,曬著太陽,當時的位置,太陽只曬著我的左邊身體;太陽的熱度一點點滲入我的左邊身體,慢慢在緊張的身體肌肉周圍盤旋、滲透、釋放其中的緊張,就象感受一次溫柔的按摩一樣;同時感覺太陽的暖度慢慢從左邊身體向右邊身體傳遞,讓右邊的身體也感覺曖起來,放鬆下來。

當時覺得自己處於似睡非睡的狀態,非常地放鬆,也非常清醒,其中有外人走進教室,要檢查他們的管道是否出狀況,我都清楚。

我才知道,覺知覺知,有放鬆的身體感覺,才能拓展感覺的敏銳度和廣度,才會自然呈現清醒的知道。

所以從今往後,我不再需要像原來一樣象雷達一樣的、緊張地掃視,而只象今天曬太陽一樣,放鬆地,如鏡子一般呈現所見所知。

像今天一樣的曬太陽,「無所事事」,遠離頭腦,但更接近于心靈,所以在生命中,試著去享受這些不用錢的享受吧,這才是人的生活,而生命的品質因為你活得象人得到提升和呈現。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體驗,當我們靜坐、曬著太陽時,期間外來的人和事只是讓我們知道,但並沒有影響我們平靜的內在,就像佛說的那樣——如如不動。

以前我們做事情,包括成長的靜坐啊、練習啊等等,總怕別人影響我們,特別是做靜心、靜坐的時候,總擔心有別的聲音,別的人或事來干擾我們,如果有的話,就會很不高興,覺得被別人打擾了,因為我們總想控制外界來滿足自己;但卻忘了,你無法控制外界,你能做到的,是調整你的內在,調整你自己內在的緊張,當它呈現如鏡子一般、如深水一般的平靜時。

所以不斷地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不斷地觀察自己,你看不怪哪些人,哪些事,哪些觀點,哪些狀況,哪些話,哪些情境,那麼在你無法改變現狀時,你是否能做到不影響自己的內心;外界即使發生了一些事情,最多只是在水面振盪起小小波瀾,但內在深處如如不動,任何外部的人或事只是讓你覺知到,但不會影響你,這才是我們修習的目的啊。

八、回家後的表現和孩子的反應

1月2號,乘坐飛機回到家裡,家裡仍然是像往常一樣,只要我三天以上不在家,那個亂啊,地上和櫃子的灰塵啊、洗好的衣服啊、待洗的碗啊,都亂堆亂放。

原來我都會多多少少來點脾氣,邊收拾邊說他們幾句;這次,我如如不動,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但內心平靜和覺知。所以我兒子說,難得哦,你這次出差回來不發脾氣。(難得兒子主動表揚哦)。之後的兩天,我可以更放鬆地、更覺知地做洗碗和上下樓梯的練習。

週五晚開家長會,承受老師和學校帶來的中考的壓力,按原來的習慣也會開完會回來,和兒子一起,再次制定學習計畫(兒子說這是我開家長會後的習慣,原來是教訓他並定計劃;後來是不教訓了,但強迫他定計劃。)

他都做好準備了,對我說:「說吧,反正你每次都要說的。」

但這次我沒有再和他定計劃,因為如果他內在不認同,只是承受了我內在的緊張,更多的計畫與沒有用,於是我只是和他聊了一下,他可以「改進和撈分的地方」,但重點是看他自己願意;而且對他的將來,接納更多的可能性。

我兒子說:「這次看你真有點不同了哦!」我說:「當然了,以為我去臺灣是白去的啊!」

呵呵,放下自我,如如不動。
(與大家共勉)


點我查閱:、或更多精采的影片欣賞

(共 116 人瀏覽,本日 1 人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