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儒:我們坐成圓形,坐圓,要有一點空間的概念哦!這也是我們行動中心的一部分。那邊要坐比較進來一點,你們這邊有一個角,要坐進來一點。羽宏要坐進來一點,你那邊就是一個角。角在你那裡,再進來,再進來!角度,你的角度!這個都是「行動中心」的事情,我們的「行動中心」對於空間、對於形狀它比較會有概念,所以要常常注意這個。
羽宏你的「行動中心」需要加強,比如說像這樣一坐,你就可以發現你這邊會呈現一個角,就是因為你的「行動中心」平常沒有意識到這些,這一部分沒有被開發。就像我們做動作,你的動作就會比較沒有那麼順!這個是「行動中心」的關係!平常我們很少去用它的情況之下、很少去注意到它的情況之下、很少讓它活躍起來的情況之下就會這樣。「神聖舞蹈」很重要的是跟「行動中心」有絕對的關係。﹝當然跟「理智中心」也有關係,跟「情感中心」也有關係。﹞而「行動中心」是最基本的,所以要特別注意這個!如果你常常注意到它,你的行動中心就會變得比較活躍,這樣我們的「三個中心」才會比較平衡。要特別注意這個!
Q:「行動中心」和「本能中心」有沒有關聯?
世儒:跟「本能中心」有絕對的關聯,最重要的是「本能中心」受損它無法修復。比如說,有些人天生就少了一隻腳,少了一隻手,那個是沒有辦法修復的。他受傷了可以修復,可是他有些天生下來可能少了這個,少了那個,那就沒辦法。或者是某些人的手他天生就只能做到某一個角度,那就沒辦法,因為他天生結構就是這樣。就像我們,你就是生活在台灣,你就會受到這個地方的地理限制。所以「本能中心」我們很難為它做些什麼,它一向會把它自己照顧得很好,目前我們只要讓它按照他原來的樣子自行成長就行。其他的三個中心是相對容易訓練的。
Q:我在密集班跟你在一起在跳「哀悼的亞敘女子」的時候,我覺得能量好強,就一股一股來,我第一次有感覺跳「神聖舞蹈」竟然能量可以這麼強。阿晃問我:妳是什麼中心?我覺得我對身體的行動我比較會注意到。能量跟「四個中心」有關嗎?
世儒:當然是有關係!你對能量的感覺比較有可能是本能。
Q:有沒有一個可能是和諧了?
世儒:也有可能。那個感觀是我們整個人敞開的話,你整個感覺就會很敏銳。這樣說,如果你的頭腦沒有這麼活躍的時候,我們的感官就會比較敏銳。或者說,其實只要我們的「理智中心」比較不這麼忙的話,我們的感覺就會比較敏銳,覺知就會更加擴展。
當你想要用頭腦去感覺什麼的話,那是不可能的。我們的「本能中心」對於冷啊,熱啊,痛啊,這些眼耳鼻舌身意啊,這個基本上都的是本能的。
剛剛那支舞呢?現在只是忙而已?
這支舞其實你可以不必數拍子,跟著音樂走就可以了。
Q:可是我不能永遠這樣啊!
世儒:這支舞可以不數拍。而有一些舞你很難數拍子。順便提一下,為什麼數拍子,為什麼不數拍子:
「數拍子」為了讓我們的頭腦安靜,讓我們的頭腦聽話。但是如果我們一直執著於在「數拍子」的時候,它也會變得「機械」,那比較不會有「情感」的部分。但是這支舞其實會有比較多的「情感」的部分。我們還會繼續跳,你慢下來的時候,你就會對它有一些感覺。等到節拍熟練了,我們會在音樂的旋律上工作,那時候「情感」的部分就會被突顯圖來。「亞敘黑寡婦」那一支也是不數拍的,但是為了要順,我們還是要數拍,到最後是不數拍的。但是沒有關係,我們要習慣數拍,慢慢的可以跟著音樂不數拍,我們都要能夠做到。
這支舞我目前不會要求你那麼多,你要知道我們才花差不多40分鐘,我們算是很厲害了。你想想看以前,一支舞要學一個學期耶!是不是?還記得嗎?「西藏旋律」跟這支舞比起來,這支舞難多了吧?
Q:這支舞如果聽音樂的話,我們會有身體的律動,不是這麼清楚一拍到位,可以這樣子嗎?我看有一些身體扭動的感覺?
世儒:這樣說,身體重心本來就會有一點輕微的晃動,但是以前我們的晃動是扭來扭去,跟現在你順著重心在移動是不同的。我舉個例子,有些人跳華爾滋他的屁股一直扭。但是真的華爾滋不是這樣,它的動作是重心的移動,這個不同在這裡(示範)。慢慢地當我們的重心愈來愈穩的時候,就是我們對重心愈來愈有感覺的時候,都是重心的移動,所以到後來那個品質是很不一樣的。
Q:這支舞如果要數拍的話,它到底是幾拍?
世儒:你可以簡單分成兩段,你只要數得到就可以啦!
一開始數拍是好的,因為這樣你才會清楚。第一個會幫你靜下來,然後幫助你清楚什麼時候做到哪裡。現在是我們已經做了這麼多年了,你對拍子比較清楚,你對音樂也愈來愈清楚,你可以聽到音樂一個段落一個段落,所以你就可以很快的去分辨那個段落,所以就可以學得很快。
你就會很清楚,即使你沒有很仔細的數,其實你大概也可以知道一個段落。分段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分清楚段落之後,我們就可以把它弄得很清楚。等我們熟了之後,我們再把細節做好。剛才有某些人在討論細節,我暫時不討論這個。你會有一些疑惑,很好!當你有這些疑惑的時候,你就會要去弄明白。要去弄明白,當然我們可能會去問別人,也可能去試試看,到底是這樣,還是那樣?透過討論讓你的「理智中心」工作一下是滿好的,因此我不會直你回答你。
Q:是依據身體很順這樣子?
世儒:第一個根據身體怎麼順暢,第二個根據音樂,第三個你要根據邏輯的。其實它每個動作都合乎邏輯的。
Q:跟移動的部位有一個很大的相關性?
世儒:是的。至於怎麼移動的細節我不討論,你們去找。
Q:所以世儒老師要我們看一次,做一次。是這個用意?
世儒:是。你看,然後做。你做了之後,你發現有一些動作怪怪的,你做不出來。然後你再看,你就修正,覺得還不對就再看,再修正。我們必須看一次,做一次,這樣我們在學習上比較容易,你才會找到一個焦點,把比較不熟的觀察後修正。這樣我們才能把那個「米角」找出來。這個也是一種訓練,讓我們在開始去學習新事物的時候看見「米角」。就像葛吉夫他做什麼就像什麼!他可以像一個打石子的工人,也可以像一個熟練的地毯編織工人。他做什麼就像什麼啊!他還可以是很有錢的富商,有夠厲害!有一個很重要的是他的觀察力真的很好!而且不像演戲,你知道演戲可以假裝對不對?而且一下子而已。他不是啊!他去當工人的時候一看就是工人,不會覺得他是做其他職業的人,就是工人這樣。
Q:那跟他使用身體的方式有關係?
世儒:是。他知道那個工人在怎麼使用他的身體,它就會用工人使用的方式,而且是熟練的工人。為什麼可以這樣?跟一個人的觀察力,然後他的身體一定非常協調,看到了他就可以做出來。我們是看到了做不出來,甚至很多時候我們還看不到!真的那些熟練的工人他們的那些動作我們觀察不到。
Q:這好像跟內在焦不焦慮有很大的關係?你正面的時候,第一個方向我分不清楚,第二個我有焦慮。當你翻過去的時候,我焦慮少很多,突然就會了。那有一個很大的差別耶!就是我對自己的評價,還有我在權威面前想要展現自己的時候,那個東西是會困擾到自己。
世儒:所以,自己給自己製造了很多困難啊!另外還有一個,當我們面對面的時候,方向剛好又相反,這又要另外適應。
Q:我比較好奇的是:以前你都是教我們單獨跳腳的部分或是手的部分,今天是手跟腳一起作業。我以前都常常質疑這個區塊,我常常在跳完手、跳完腳,再合併時,那個不協調度常常讓我內在很衝突。可是今天是同時在跳,過程中我沒有看見那個衝突。我會去看到我自己要練習手,還是要練習腳。或者在同時的空間裡面我怎麼把兩個併在一起。這是一件很微妙在這個地方運做的事情。我一直在看,為什麼今天是手腳並用著跳?我以前很常質疑的是,為什麼不一次教我們?每次教我們腳,教我們手,然後再併。然後就:哇!那一段開始就很多的衝突在那裡,跳了腳忘了手,跳了手忘了腳。可是今天在很短的時間內,我們能夠抓到那個和諧度。為什麼?
世儒:其實手腳一起跳比較容易,你要學起來是比較容易。但是手腳一起教呢!你會失去了手跟腳的細節,因為我們以前的覺知能力,我們沒有辦法感覺到那麼多。
當然,我們現在比較好了,所以我們可以學這麼快,很多細節、大致上的細節你已經做了,只有比較精細的細節我們做不到。這個跟我們這麼長時間的鍛鍊也有關係,你可以看到很多細節,你可以把它做出來。如果是一個初學者的話,我相信他一定是跳得是零零落落。即使這些動作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還是很難,因為這些動作是跟我們平常的動作不太一樣。
而現在我相信我們是可以手腳一起做的,當然會比較複雜與困難一些!
另外就是,因為對於我們身體感覺比較多了,這時候你看到像這種速度不是很快的舞,然後又動作不算很多!這樣子你現看現學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大家都不緊張了。跟以前的自己比,你已經沒有那麼多的緊張和焦慮,所以你很快就會看到細節,然後就可以做到。
我們當然可以分開學然後再組合,也可以合在一起學。反正這兩種的能力你都要具備,最重要的是擁有這個彈性。如果在我們做到的時候,你想要去看某一個細節,手的細節或腳的細節,你是有能力的。
Q:我覺得要感謝淑琴上禮拜上課時請世儒示範腳的動作,世儒跳的時候加上兩隻手的動作來混淆視聽,結果他什麼也沒觀察到。有這個事件的提醒,我今天覺得我的腳跳不清楚,我知道腳跳不清楚會跟團體失去連結,我自己是要先把腳的動作學會,因為我老是左右不分。後來我想到上個禮拜的那個示範,我就想如果我一直這樣亂下去,一定會什麼都看不到!所以我就停下來只是跳腳的動作。
世儒:其實我們今天整體是很諧調的,當諧調度有了,細節部分可以再教啊!這就會很快。我們以前先腳再手,然後再結合,很難耶!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我們的腳,習慣了我們的手,但要結合在一起,我覺得是非常困難!但是今天我們從諧調再細部會很快!我覺得啦!你現在講腳我就知道,很快了,會做得比較精細。
Q:葛吉夫不是說:每次人有一些慣性出來就要打破它?
世儒:其實我可以這樣教,也可以那樣教,我還有更多的方式教學。而重要的是:為了要「工作」,為了「鍛鍊」團體,那麼現在要用哪一教法比較好呢?我總是不斷的在仔細推敲,然後選出對當下最有幫助的方式來教學。
Q:我剛才在跳的過程當中,最後那一段腳的部分,要退划回來再向前。我看到了,但是我老是跳不好,我也不會。後來我靜下來,幾次後我去看,我知道左腳要退,當我只是抓到那個關鍵點的時候,我發現我的頭腦一直要介入,告訴我自己左腳要做什麼的時候,我發覺我的身體告訴它:你不要來了!我的身體告訴我的頭腦:你不要來了!
我觀察到那個東西時,我就把頭腦的部分放掉,就讓我的身體跟我協調的律動開始在走。然後我的腳自然而然就會滑過來滑過去,然後往前了。
其實我在想,我們在觀察的時候是用頭腦去看這些東西,去記憶這些東西,其實我的身體也同時在做這件事。可是我的頭腦老是不相信我的身體做得到!當我看到我的身體當下那麼強是告訴它:你不要來了!我會!
那時我OK了。我放下以後,我就聽著旋律移動,在動的時候其實我很清楚,我非常清楚的在移動。以前跳這些舞,我是在一個混亂的狀態,今天我看到了不焦慮。跳這個舞真的很好,會看到頭腦跟身體兩個在過程中誰要做主。
世儒:其實頭腦只要把觀察到的資訊交給身體,很快就可以了。問題它就是一直要當老大。一直要指指點點,就變得很難。不過我們現在很好的是,我們的頭腦介入很少,這樣頭腦做它該做的,用觀察、分析、判斷,執行的部分就交給身體吧!那就容易了。
Q:每次我想退左腳時都退不了,都是在退右腳,當我意識到我的左手放對位置的時候,我就會退左腳了。
世儒:有些時候我們的身體的動作,它想成為一個開關,你擺在那個位置,ㄟ!突然就清楚了。
Q:我今天少了一隻手,我右手舊傷復發。我今天跳我少了一隻手,我少了一個腦。頭腦的介入沒有了,很清楚。一開始世儒跳的時候我有數拍,但我自己開始跳的時候我完全沒有數拍,當轉的時候身體就自然的在轉,也沒有特別去記動作,就是很清楚。少了一個腦,很當下,很享受,能做什麼就做什麼。
世儒:最重要的還是內在的寧靜,不慌亂!
Q:我是來復健的!我的傷有三個點,都是幾個「神聖舞蹈」的動作要舉起來的,我都沒辦法做。就是有三個點,移動時用哪個肌肉是適合的?我痛了之後才知道,原來那個肌肉在哪裡,舉起來哪裡要用力也學到了。
世儒:所以你復健動作剛好是和我們「神聖舞蹈」的動作一樣。這個傷幫你深刻的意識到某些細節,傷好了舞將會跳得更精準,意識將會更清明,善用你的傷來「工作自己」,永遠都在在最差的情況當中,創造對自己最有益的。
Q:「基本功」裡有個特別的抬手動作,我們為什麼抬不起來?
世儒:這很有趣哦!我們這個「基本功」的動作很詭異,日常生活中沒有這個動作,頭腦裡沒有這個神經連結,所以我們不容易把手抬不起來!
Q:對,每次只要一做這個抬手動作,肩膀就會不由自主的的聳起來,頭也會一直往前伸!真是太奇怪了。
世儒:台北的學員也是,叫他們做這個練習,每個人的手都抬不起來,而且痠得要死!休息時,他們就說,奇怪怎麼會抬不起來呢?然後,自己不經意的再試一次。ㄟ!奇怪!抬起來了。為什麼休息的時間就可以抬得很高?差別在哪裡?
Q:有沒有放鬆嗎?
世儒:每次做這個抬手練習大家覺得好像快死了,休息的時候就能來到這裡,關鍵還是在:放鬆。不信你試試看,(個人各自練習)你看你現在就可以抬得很高。
Q:剛才信娟兩個肩膀聳這麼高了,我是頭是一直往前傾,因為我的頭要來幫忙。我告訴自己:放鬆!放鬆!可是,我知道這裡要放鬆,但是自己就不會放鬆啊!我知道,我也在看,真的很好玩!
世儒:我要說:我們真的可以做到啦!需要很多的注意力才可以做到,剛開始需要這樣。再次提醒你,對於身體永遠要記得一件事情:「我能不能用更少的力量來完成相同的動作?」只要常常要問自己這一句!「你」就會去找,啊!OK!我就會去感覺我的身體,然後就會說:「我是不是再放鬆一點,我可以力量再少一點……..再少一點……..再少一點!」我們會很困難是因為你看到這樣子的姿勢,然後你想把它做出來。
仔細聽哦!「你想把它做出來!!因為要『做』就是要『用力』!!『做』就是要『用力』!」
因為我們總認為:如果我不用力一點,不多用一點力,我就沒有在做。所以我必須要用力一點!不用力一點,你會覺得沒有貢獻!對不對?你覺得你不用力一點你就做不出來!你沒有貢獻!不夠努力!
而事實卻剛好相反!你必須把那些力量放掉,你才真正「做」得出來!可是這是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道家是講:「無為!」「無為!」「無為!」
「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它「在」,它是做了,但是不用力,而且沒也「自我 ego」。簡單的說應該是這個樣子。
身體不用力,只是順著「道」的力量所引領的方向前行,頭腦沒有帶著一個強烈的慾望說:非要如何不可,一切就很自然。做這個練習每個人都痠!有人肩胛痠,有人脖子痠啊!
﹝世儒示範﹞再次提醒你:我們要的力量就是這樣子而已!我只能說:看起來非常簡單,而做起來卻超級困難難!
Q:(捏了一下世儒老師的手臂)他沒有用力,手臂肌肉是鬆的呀!
Q:我的肩胛很幫忙!
世儒:是。不但肩胛很幫忙,有一些人的脖子也很幫忙!對不對?
Q:如果我們叫它不要來幫忙,它會聽嗎?
世儒:會。所以我們需要時間讓它聽話。你要想看看,你的身體現在比較聽話,就某個角度來說,現在跟以前的你比起來聽話很多,非常多!所以我們才能這麼快!所以我們才要訓練嘛!
只是我們從小到大沒有這樣的訓練!或者說我們有,當然我們會有作一些動作,從小我們必須學很多動作,但是我們在做的時候並沒有去感覺它!所以有些部位你就不知道怎麼做,你沒有辦法不用力,很笨拙,需要一段時間來對它有感覺,你才能夠控制它。
告訴你一個祕密,這隻手要跟地面垂直對不對?如果你的手肘關節能夠不用力的話,地吸引力是不是會把它吸得跟地面垂直?是不是這樣?
好!現在困難在哪裡?肘這裡是90度,你就想把它做出90度,肘就用力,手腕也用力了。這樣做是絕對不可能到位的!所以只有這裡﹝上臂肌肉﹞用力就做到了。
龍潭班Q&A–2012.11.06. / 陳潔萍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