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蘆溝曉月觸景黯情(7)/ 林世儒

「邇來每踏溝西道,觸景那忘黯爾情。」 乾隆皇帝
「西山籠霧晚蒼蒼,一線桑乾萬里長。最是徵夫望鄉處,蘆溝橋上月如霜。」 顧元起


「蘆溝曉月」這四個字可說是家戶譽曉的詞了,我是在小學時的地理課本中第一次看到這個詞和乾隆手書的石碑的圖片,但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它在說什麼?當時老師完全沒說明,我也不懂得問,反正課本中的圖片考試也不會考,就這麼忽略了。但隨著年歲的增長,對於世事人情有了更多的體會,開始對這四個字有了濃後的興趣,不在滿足於表面的意思,而是想要去瞭解它背後深層次的意義。

我曾經問過很多人「蘆溝曉月」是什麼意思?聽到最多的回答是:蘆溝橋的月色最美,所以乾隆皇帝寫了這四個字來贊嘆,因此現在中秋節很多人特別到那去賞月。這我不太苟同,誰會去等個大半夜去看快破曉時的月亮。我在網上查了很多資料,加上世事人情心境的體會,個人認為表較靠譜而且深入人情的觀點如下。

從地理位置上看從北京到蘆溝橋大約三十餘里路,在交通不太發達的元明清三代(蘆溝橋建於元朝1189年),走路差不多是半天的路程。想想看:古人難得出遠門,今天你的死黨或閨蜜要出關去(走這比現在去國還難還久),難免依依不捨離情依依,上午在京城吃罷餞別酒已近中午或午後了,知己好友當然要親送啓程,於是邊走邊聊一下五里亭、一下十里亭走走停停,說不完的話,述不盡的不捨,不知不覺已到夕陽西下時分了,也走到了永定河邊了。

現在怎辦?立馬自己走回去?走了半天的路腳酸了人也累了、現在回去太晚也太遠了,索性在此打個尖住一晚,還可以和哥兒們喝點小酒,秉燭觸膝夜談,繼續挖心挖肺把話說過過癮。幾個時辰過去了,哈欠也打了無數個,伸伸懶腰時,發現天快亮了,心想坐了ㄧ晚也該起來走走動動,兩人一起到外頭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來到蘆溝橋上,清晨帶點涼意滲體的微風讓人格外感到清醒,此時睡意全無,抬頭一看天色將亮未亮一片暗藍,東方已微微露出魚肚白,天際仍掛著的一輪明月依舊清晰且皎潔如霜,加上如鏡河水的映照,四下寧靜無聲,這景色說有多美就有多美。

對景傷情啊!太陽即將出來,這美景就消失了。就像今日的歡聚多麼令人開懷,而天一亮就要和好有天南地北分隔兩地,不知何日能再相聚了。美好的景色即將不在,和知己相處的美好歲月即將結束,「盧溝橋上月如霜」,此情此景這「蘆溝曉月」怎不讓人心生唏噓,怎不讓人黯然神傷,感嘆不已啊!

平常事物我們可以也習慣看表面,但如過能夠深入內涵,那又是另一番風景,有更深的領會與感悟,有我們未曾知曉的意義,也有我們未曾碰觸的深層情感。深度不同,失之毫釐,差以千里啊!學習要有廣度,更要有深度啊!才能一門通門門通啊!

8月22日我會在微信上深入的探討「喝水」,這是每個人都會每天都做,了無新意的事。看看當我們深入的去瞭解與實際「喝水」會有什麼不同的內涵,起碼我因「喝水」改變了我的生活的質量與人生的方向,願與你分享。


斯斯有兩種,
吃錯了就沒效果。
知道也有兩種,
淺層知道,與深層的知道。
兩者差很多。


(共 42 人瀏覽,本日 1 人瀏覽)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