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自己的故事 / 黃詩君(台北)


這是一個內在整合的大工程,經過了40天的認識自己勁在工作工作坊之後,我的確不一樣了。

剝除人格假面
一開始老師讓我們寫一份自傳,過了40天之後,再寫另一份自傳,然後對比兩份的差別。回頭看自己的第一份自傳,文句真是優美,三個主題內容圍繞在我靈魂的真善美。如果不認識我的人,會覺得這個人是天使來著吧!這是我一生追求的形象,我立志當一個可愛美好的人。

40天的「工作自己」之後,我的人格假面全部粉碎。光看文字就有很大的改變,不再花心力雕琢文句,句句都是打從內在最直接的語言,不再加以修飾。第二份自傳的內容極為不同,我的生命故事從最黑暗、最不願意承認的、最不願意面對的傷痛寫起。 我變得不在意表象的美好,活得越來越真實了。

我愛美,這是資源,也是限制。我太在意表象的美,太在意自我形象以及他人認同。因此我始終與真實的自己有一段距離。為了維持自我形象,過得極為辛苦。總是想要讓別人覺得我活得很好,於是常常帶著一張燦爛的笑臉,內心卻在哭泣。我總是帶著一張漂亮的面具。

要認識自己的過程,必須拆掉假面,才能看見真實的自己。

脆弱才是真勇敢
還記得寫完第一個星期之後,我開始覺得空虛,因為我選的生命故事全都是美好的事,心中覺得不踏實,有些醜陋的東西,我並不想讓他見光。我知道我在逃避,我害怕觸碰那些傷口。我每天都在猶豫著是否要觸碰那些內心最黑暗的底層。我好害怕,因為我知道一打開,魔鬼就在裡面。我不願意去觸碰童年的創傷,那些被父母打罵或看著家人被打,每天聽父母吵架的日子。我不願意想起我深愛的父母醜陋的那一面,不願意觸碰那些被深深傷害的回憶。

每天都在內心拔河、掙扎著,寫到第三週彷彿進入最黑暗的地獄,每天哭著完成那些故事。明明很害怕,卻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 每天就是逼著自己看那些不想看的。那像是掀開舊傷疤,然後發現怎麼還是血淋淋的。

我想起一位敬愛的老師,在我去走西班牙朝聖之路,數次走不下去,每天走到厭世時,他傳訊息跟我說:脆弱才是真勇敢。是的,要面對自己的脆弱、無力、失敗、糟糕…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記得第二天就因為舊傷復發宣告投降,直接坐計程車回飯店。當時的我羞愧不已,不能接受自己是最後一名。我的內在連朝聖之路都要排名,真是太可笑了。一直以來我都要求自己要表現優異,要當最好的學生,不是第一名,也要第二名。每天要帶著一張優秀美好的假面,其實是很辛苦的。

失去其實是擁有
寫到第四週,每天還是不斷的哭,但這一週的眼淚完全不同,是充滿感動的淚水。忽然看見自己的生命有許多愛,用各種方式不斷在支持著我。童年的我,在父母要離異的那段過程,有一個恩師花了三年的時間開導我。大學第一次失戀,有三個閨蜜每天陪著我。在生命的最底層,最無盡的黑當中,光從來沒有離開。像春天晚上點點的螢火蟲帶來的光亮,只是當時看不見。

整個青春期,我都在黑暗中徘徊,覺得孤單無助。有整整三年的時間,我每天在公車上被不同的人性騷擾,我不知道可以跟誰說。我的裙子上常常沾滿了白色的精液。那三年帶給我力量的,除了恩師每週的作文課,就是我的日記與閱讀。是恩師,是文字,總讓我在黑暗中,慢慢的爬回光明。

最後,我還是忍不住跟母親述說我的痛苦。母親一句話就打醒我。他說:你怎麼這麼沒用,不會狠狠的把那些變態打下去嗎?母親用指責代替關心,但我仍然讀到背後的愛。這句話給了我力量,有一天我真的用手肘狠狠打了一直騷擾我的男人,被騷擾的詛咒就解開了。

似乎在第二週清理完所有的創傷之後,第三週開始長出新的皮膚。到了第四週,每天有更多的看見。生命的力量不斷透過覺察進行整合。我感覺到自己日漸歸於中心,真的可以重新立志當一個可愛美好的人。不過怎麼會有這樣的志向呢?

媽媽曾埋怨我,都是因為我長得不可愛,嘴巴不夠甜,爸爸才不要我們。這句話像個魔咒般,每天在我的腦海裡複誦。寫到最後一週,我忽然看見為了證明我是個可愛的人 ,我這一生做了好多的努力。努力的背後,是我盡量圓滿每一段關係。我盡可能讓來到我面前的每一個人,感受到我的可愛與美好。雖然辛苦,但我卻擁有許多知心好友,並且深受師長及學生的喜愛,這是無形中的正向資源。這個資源不斷地帶我透過不同的關係經驗愛,體驗愛的各種面貌以及可能性。

讓我受傷的,卻也讓我強壯。讓我失去的,卻也讓我擁有。我看見陰與陽始終不是二元對立,而是融合的狀態。

觸摸真實的自己

寫完了40天,我認回一個更真實的自己。我發現真實裡面包含了當下真實的情緒感受, 許多我以前不願意承認的負面情緒,這一次的書寫過程中,都很真實的面對。像是對人的嫉妒或是對被性騷擾的憤恨、恐懼或害怕。特別是對父母的情緒部分,那是我之前從未書寫過的, 總覺得那是對父母的大不敬。而且這也有連帶關係,因為真實的感受情緒,也會帶給我真實的洞見。

從真實中,我也看見一些生命的無常,比如與同一個人關係的演變。 從靠近、相知、相惜到分離,我看見了人生的悲歡離合,都在關係中不停上演著。我覺得這有助於我面對現實以及接納包容的能力。

究竟什麼是真實? 我在「視時機戴上面具」這篇文章中下了一個真實的標籤,那是世儒老師在我們去「南園」時跟我說的。我們要針對不同的狀況,扮演不同的角色,這才是生命的真實狀態。所以當我帶著面具時,表面上我好像不真實,但重點在於我的起心動念。當我清楚知道當下所扮演的角色,對我與其他人都是最好的,這是我真正想要的狀態,那我就是處於真實的狀態。我覺得這個看見對我很重要,它會讓我擺脫更多的限制,活出更大的自由。 從此,我可以視不同時機,擁有不只一張面具,我可以在多重面具下,依然保有真實的自己。

情感中心」的強項與限制

心的角度書寫。我有一個固定的行為模式。我幾乎所有的行動的動力來源都來自於內在的情感,它能產出我最強大的意願。有了這份情感帶來的充沛意願,我就能有足夠的意志完成事情,並且試圖用「理智部份」賦予意義,最終讓我的意識能夠擴展。所以我整個生命是以「情感中心」作為運作核心的。

我發現我在情感上也有一些「機械」的部分,習慣性的焦慮、擔心或者是容易陷入悲傷與自憐狀態。面對外來的事件,我很容易觸碰到童年的創傷。我覺得這已經形成一種慣性,好像任何不如預期的失落或悲傷,我就會回到十歲的狀態,內心顯得脆弱無力, 行動力瞬間遞減,想要放棄。

我過去的內在冰山與陰影,會一直不斷的把我帶離當下。我分不清過去與現在的差別,容易讓自己一直陷在過去中。每一種情緒我都很容易過度敏感並且放大,這會對我的生活造成一些影響,我甚至覺得困擾。

總言之,「情感中心」讓我的動機會比一般人強,意願也較高,也因為內在的渴求強烈,於是產生快速的行動。但相對的,我做很多事就顯得衝動,未能慎思後果。還會產生一些衍生性的問題,像是沒有耐性,無法等待等。正因為「情感中心」運作功能強,因此情緒也多,容易陷入情緒的泥沼中。 這樣的看見,有助於我日後行動時,可以將注意力稍微從「情感中心」轉往其他中心。

理智中心」的強項與限制

整個書寫,我進行大量的思考,不論是「格物致知」、臨在、存在,這類事物本質的分辨與純粹思考,也包含我對自己的真實看見。我藉由對理智中心的覺察與思考,拆掉原有的框架與規條。像是我在最近減脂的過程中,看見自己無法接納贅肉,進而產生一個新信念「我已夠好,不需更好」。 還有一次我發現內在其實有一股「神聖的不滿足」,持續推動自己朝更高的目標前進,但同時我也接納自己可能無法滿足自我期待,於是我看見自己內在的自由狀態,就是「我能更好,也能夠好」。在更好與夠好之間,找到一種生命的彈性與可能性。我可以針對不同的目的,選擇我要更好,還是告訴自己已經夠好,讓自己活得更自由。

透過一些事件的描述,我都會產生較為深刻的思考,用新的角度看待自己與他人,接著產生正向情感。我可以打從心底開始感恩與欣賞他人。我對一些人事可以真誠的懺悔,渴望寬恕與原諒。對於原本不能接納的事,我學會臣服與包容,甚至於我可以看見自己的天賦,重新欣賞自我的價值並且產生積極的自我認同。這些都要歸功於理智中心在書寫時發揮功能。

不過,我也發現我的「理智中心」的慣性是一味的追求好。習慣性地進行分析與評判,把所有的事物分為好與壞,然後所有的行動都努力在追求好。當個好學生、好女兒、好妻子、好老師…。對於好的執著, 也變成「理智中心」帶給我的限制。

我發現內在的想法常是我困境的源頭,常常有一個負面想法,於是就產生相對應的負面情感。只要我調整內在想法,情緒很容易就跟著改變, 正向的想法,就會帶來正向的情緒。 因此,對「理智中心」的想法保持高度的覺察,對我「歸於中心」的能力會更有幫助。

身體中心」的強項與限制

可能是因為一歲就摔斷髖關節,七歲就盲腸炎開刀,我的本能中心特別怕痛,只要跟疼痛有關的事件,都會傾向逃避。我的本能中心的慣性好像是跟著情感中心走的。本能中心似乎都在回應情感中心的喜歡與不喜歡。喜歡的就一直做,不喜歡的就一直逃。喜歡喝牛奶就每天想喝, 不喝就覺得全身彆扭。

我發現「身體中心」的「機械部分」,可以省去我們許多「注意力」,帶來自動化,省下的能量就可以做其他中心更有效的運轉。比起來,我倒覺得「運動中心」的慣性對我來說是好的。我習慣每天散步、做瑜珈、幫自己按摩,這些慣性讓我更健康,睡眠更安穩。也因為長時間書寫,會帶來身體的不適感。我中間會穿插做家事,無形中動動身體,所以「運動中心」的慣性,好像對我反而比較有幫助。這也是我以前從來不在意的,我以前根本不在意我的身體感受。 我開始關注我的「運動中心」及「本能中心」的狀態,並且運用「情感中心」提升對他們的喜愛程度。

例如我不喜歡做家事,煮菜時特別討厭洗青菜。為了讓我對洗青菜這件事保持高度的興趣與熱情,我將覺察的功夫用在洗青菜上,用心感受整個洗青菜的過程,我的「運動中心」和「本能中心」是如何運作的。我觀察自己洗青菜的動作、站立的姿勢是否放鬆、 肩膀有無高聳以及運用肌肉的方式。我聆聽水聲,感受青菜的觸感。

有一天去散步時,發現自己走路的韻律很美。我現在不只能感受到左右骨盆的移動,還可以些微感受到骨盆也在前後搖擺,我的脊椎很像波浪般,極細微的跟著我的骨盆移動著。這種韻律好美,是之前從未發現的。

我的觀察力變得更敏銳了, 於是我對周遭的美的體驗更加深刻。從牆角長出來的嫩芽好美,水溝旁邊的青苔好美,遠處傳來的老鷹叫聲好美…。 我有一雙神奇的眼與一對耳,可以看見各種人事物的美。

我透過「運動中心」的「情感部份」鼓舞自己, 投入更多的覺察,去發現原本沒有發現的小細節,內在充滿好奇與探究,於是就把討厭的事變喜歡了。我從「身體中心」開始鍛鍊活在當下的能力呢!

愛自己的「四個中心

我漸漸能享受獨處的時光,和自己親近。我感受自己的情緒,不再逃離他,真實的面對他、接納他並且學著擁抱他。我每天運動,吃健康營養的食物,照顧我的身體。我讓自己有充足的睡眠,不讓自己承受過大的壓力。我關注自己的思考,盡量讓自己維持正面有意義的思想。我好好的照顧我的「四個中心」,這是我愛自己、疼惜自己與滋養自己靈魂的方式。

找回書寫的熱情

我是那麼的喜歡書寫。國中時寫了三年的日記,高中、大學、研究所,都有一些朋友一直在跟我通信。即使到現在,我還是固定有幾個筆友,我們會分享內在想法,非常享受文字的交流。想想小時候上作文班,現在教作文。小時候愛閱讀,現在想要當作家。文字的創作帶給我很大的熱情與動力。

特別是這一次的書寫,幫我趕走了之前因為寫作帶來的失落與自我懷疑。我又重新的愛上書寫,讓前三年寫的日記又可以繼續下去。我從文字中得到很多的回饋以及成就感,它讓我的生命一直有機會進行反思。從這次的經驗中,我肯定書寫是滋養我靈魂的事,也讓我更確定我要當一名作家。這是在老師之後的第二個心願。 我重新獲得自信並且燃起希望。

前後的自傳相同之處是我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我想要活出我的名字。我是詩君,一個如詩般美好的君子,渴望追求靈魂的至真、至善與至美。

感謝兩位老師深度的陪伴,帶來內在穩定的力量,讓我願意靠近自己的創傷,讓愛流動,重新愛上自己的故事。


我這就開始寫自己的「生命故事」。點擊我看寫作指引……

點我查閱:近期課程、或更多精采的學員分享


(共 209 人瀏覽,本日 1 人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