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一堂關於「生命品質」的訓練課 / 張妍 (北京)


本文為記憶力超好的北京學員張妍,詳細記錄了林世儒老師在「易學律動/神聖舞蹈」課程上所談論的內容。然後根據筆記所整理出林老師的主要教學觀點、態度和方式,十分值得學員與教師們參考與借鏡。原文原本只在圈內分享,本站獲得授權轉載。


人最寶貴的有兩樣東西,一是生命,二是靈魂。老天給了每個人一條命,一顆心,把心安頓好,人生即是圓滿,就要保持生命的單純, 珍惜平凡的生活。把心安頓好,就是積累靈魂的財富,注重內在生活。 ——周國平

我經常會自問:我為什麼在這裡?我為何做這事?我為何這樣做?我要的是什麼?特別是在【易學律動/神聖舞蹈】和【易學按摩/養生主靈性按摩】的課堂上,每次上課都會詢問自己數回,我正在教的是什麼?我為什麼要這樣教?我想要達成什麼?二三十年來問過自己千百遍,無數次的反省與琢磨,我確定自己不是在教按摩或舞蹈,而是在傳達一種擁有更好生活方式的可能,一種具體可操作的改善生命質量的方法。因為無法直接表達與體會,所以透過【易學律動/神聖舞蹈】和【易學按摩/養生主靈性按摩】為媒介,幫助學員透過直接的體驗而能吸收與應用。 ——林世儒

「慈、儉、不敢為天下先」

從老子的書中我學到三樣寶貝「慈」、「儉」、「不敢為天下先」,我一直鼓勵學員對自己慈悲一些,允許現在自己的笨拙和愚蠢,不去隱藏或掩飾它,而是允許與接納當下的狀況,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和更大的空間,去面對困難嘗試去調整去然後慢慢找出脫困之道,最後終能以己之力,用適合自己的方式走出自己的路來,那是何等的喜悅與自信啊!

現在越來越覺得我在這裡,不是教舞蹈,不是教按摩,而是在實踐易經的「君子之道」,而是將古老的智慧,透過現代的方式來詮釋與表達,承接傳統文化的智慧,並把它活出來。轉眼間年歲已到六旬,能夠吸收與學習的時間越來越有限,對於《大學》《 中庸》與《易經》在心靈成長上的應用始終懷抱熱情,期待有更多的人能夠深入研究踐行,吸取古人留下來的智慧與養份,滋養生命活出更好的自己。

逆境:你如何看待自己

所有生命成長的學習中,最重要的就是「你如何看待自己」?平常我們是很少會去反觀自己,而在順境的時候,我們更不會去觀察自己,而且「如何看待自己」的影響能也不會太大,但在逆境當中,「如何看待自己」就非常關鍵,關係到從逆境翻轉的所需時間與速度,而我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每個人都會犯錯,每個人也都會經歷失敗,而如何面對錯誤與失敗,比錯誤與失敗的本身更加重要。每當犯錯與失敗時正是「自我觀察」的最佳時機,【和諧之道】的掛圖中指出觀察的重點,當下身體的感覺是什麼?臉上有什麼表情?心裡有什麼情緒?頭腦裡有什麼想法?要與這些想法與感受在一起並充份經驗它,而不是匆忙逃避。

然後允許自己現在做不好,甚至做不來,接納自己的現況,寬恕自己的錯誤與失敗。心理學家發現比起自我批判的觀點,用自我接納的觀點來看待錯誤與失敗,人們會比較願要聽取別人的意見,並從經驗中獲得學習。而且隨著接納所帶走的羞愧與罪惡感,我們就比較不會逃避現狀,並能給予自己更多的可能、更長的時間和更大的空間去調整與改善。

接納:等待、關心與鼓勵

這三天無論學員跳得好跳得差,我都沒有加以評論;不管動作組得快或組得慢,我也沒有催促;就算是動作錯誤或混亂,我也不會責備或說教。我只關心要如何不受錯誤所帶來的自責或愧疚等情緒的影響,迅速的從混亂當中回到秩序,在糾結與焦慮無助中,快速的恢復平靜, 然後順利的完成該做的事。

從他們的分享再度驗證「人在安全的環境之下,會自己朝著正向發展。」套用一位學員的分享,對她而言這不只是覺知與活在當下的成長之旅,更是一場療愈之旅,不再糾結與過去的失敗與痛苦的經驗當中。

更多的分享是原來是可以不用指出錯誤,一樣可以做對,不必責罵批評還是自我改進。包容接納不是口號與理論,而是一種實際的行動,是不厭其煩的等待和持續的關心和鼓勵,好幾位媽媽說她們因此而受益匪淺,因此回去後將改變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方式。

同理:來自被了解的蛻變

那是我第一次因別人的狀態而感同身受心痛,當我含著淚水說出她的努力與無奈,糾結、痛苦與自責和無力,結果她就突破了,後來連同她的孩子從快被退學的學渣變成學霸,只因為她被了解之後,也了解了她兒子所面臨的糾結與無奈。一份深刻的共情,改變了兩個人的生命。

共情(同理心)不是去問對方為何會如此?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更不是檢討過去或建議未來,那是理智中心所關切的。而同理心則是如其所是,重點在關心對方現在的心情、感受,不急著改變對方的狀態,只是用更多的耐心,更長的時間,更大的空間來陪伴以走過低谷。簡單的說就是關注心情而非事情,而這就是情感中心才能做得到的了。這剛好是我的罩門,因此這些年來持續的在情感中心上工作,期待自己更加平衡,也更能了解別人的無奈與苦楚,希望透過了解而能夠促成我好、你好,大家都好。

放下:不執著不認同就是平常心

當年葛吉夫為了律動的示範,帶著弟子們花費大量的資源和精力,製作許多精美的大型道具,在示範結束之後大家都在猜測要如何處理這些物品呢?丟了可惜又浪費,賣了沒人要,保存下來沒空間,而且無法帶著走⋯⋯。在眾人的揣測時葛吉夫出人意表的帶頭把所有的道具都摧毀了。為何要這樣做,他在教導學生不執著與不認同。

2017年9月20日,世界最大「時輪金剛沙壇城」在敦煌亮相。直徑達6.5米的該金剛沙壇城由16名僧人歷時半年創作完成。沙畫完成後,所有僧人一起誦經護持,之後是毫不猶豫地毀滅。這些在繪製壇城所用的彩色細沙也不會保留,喇嘛們會趕緊倒入附近的河流或者小溪之中。這不正是像徵著我們的生命和這個世界的無常與善變,提示著人們要放下與不執著嗎?

重來:優雅的重新開始

在【易學律動/神聖舞蹈】的教學中,我總是不斷的強調,不管發生什麼,造成我們處在慌亂與焦慮之中,記得要停下來,放鬆身心恢復平靜,找到線索之後,優雅的重新開始。就像這次被駭,多年心血結晶消失殆盡,我並不難過也不生氣,只是接受這存在的安排,我把這當做告別過往,走上新路的徵兆,一切都重新再來過就是了。

這些年來的訓練讓我越來越有接受性,越來越沒有埋怨、懊悔與責難,不管發生什麼,就做當下該做與能做的事。網站的重新上線和舞蹈動作亂了忘了,停下來數拍,然後從一開始並無兩樣。慶幸自己能夠心平氣和的重來,再度優雅的重新開始。

成人:含著眼淚前行

在【易學律動】課上經常可以看到學員,在面臨困難與挫折時會退會兒童狀態,感覺到自己沒有能力穿越,失去信心和力量,內在充滿了焦慮、混亂、慌張⋯⋯負面情緒,很快的就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給吞沒了,腦袋頓時一片空白,原本會的動作突然間都忘了,跳得很熟練的舞步再也邁不開來,只能呆呆的站著,這時感到羞恥、煎熬、痛苦⋯恨不得找個地洞往下鑽,希望沒有人看到我。

在極度懊悔與自我批判之下,逐漸失去信心與力量,強烈的挫折與羞恥感勾起往日的回憶,一下子就掉回童年創傷,讓人想要痛哭一場並趕快離開現場。我不會讓學員帶著兒童的狀態離開,其實這才是我們學習與成長的關鍵所在,心靈成長不就是為了要割斷心理的臍帶當大人嗎?當下正是最好的時機啊!

我總是願意花時間耐心的陪伴與等待,同時鼓勵學員不急著逃開挫折所帶來的痛苦,不管臉上有多少淚水,我站著與它同在,讓自己放鬆並穩定下來,冷靜的去觀察現況,找到線索後,優雅的重新開始。有太多人因此而突破了個人的人生困境,改變了他們的命運,而且屢試不爽啊!

大學:生命質量提升的教育

上週在鄭州與學員們討論到傳統(周朝)的教育是這三個中心同時並進的,六藝是中國古代學生必需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也泛指中國古代高等教育的學科總稱。大家都很清楚的知道六藝是「禮、樂、射、御、書、數」,禮樂是情感中心的鍛練,射禦是運動中心的鍛練,而書數則是理智中心的鍛練,不禁佩服古人的智慧與教育的先進,這才是真正的身心合一文武全才的教育啊!

每當讀到《大學》的開章:「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不就是心靈成長的要義嗎?這不就是品格教育嗎?這不就是葛吉夫所說的三線工作嗎?

第一線為自己(在明明德),第二線為團體(在親民),第三線為整體(在止於至善)。而要完成這三項工作目標則需要內在質量的提升,那要如何擁有「定靜安慮得」的能力呢!我是透過【葛吉夫律動/神聖舞蹈】來鍛練自己與學員,近三十年的實踐後我確信的說它簡單、快速、有效。因此我將以《大學》為體,以葛吉夫律動為用,來促進自己與學員們的品格與生命成長。


點我查閱:、或更多精采的影片欣賞

(共 132 人瀏覽,本日 1 人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