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聽 」才知「道 」 / 黃詩君 (台北)
如果放在修行,那個肌肉與肌肉之間的「空隙」是什麼?生命之間的「空隙」是什麼? 我們要如何發現那個「空隙」,才能讓自己在人世間「遊刃有餘」? 庖丁回答文惠君的第一句話是:「臣之所好者『道』也」。所以要如何保留生命的「空隙」,讓「神」能夠在其間遊走呢? 讓「道」能夠於我們的生命中,通行無阻呢?
易學按摩/養生主靈性按摩工作坊學員的經驗與心得分享。
如果放在修行,那個肌肉與肌肉之間的「空隙」是什麼?生命之間的「空隙」是什麼? 我們要如何發現那個「空隙」,才能讓自己在人世間「遊刃有餘」? 庖丁回答文惠君的第一句話是:「臣之所好者『道』也」。所以要如何保留生命的「空隙」,讓「神」能夠在其間遊走呢? 讓「道」能夠於我們的生命中,通行無阻呢?
第一次在網絡上看到「系統排列」大師海寧格爺爺對「養生主靈性按摩/易學按摩」的看法:「這對於很多尋求解除身體與靈魂痛苦的人而言,將會是一大祝福。」我的心被打動了,身體與靈魂同時受到祝福耶,如果這個課程有開,我好想上啊!不過才一個月,開課訊息就出現了,既然心想事成,也就順勢報了名。
整個按摩示範過程,我最喜歡的部分就是當世儒老師幫金美老師按摩時的氛圍。老師示範的是「起手式」,輕柔的雙手,溫柔的逐步按壓全身。奇妙的是我在鏡頭前,竟然也有被世儒老師按摩的感覺。我可以感受到整個環境場中,有種強大的安全感與穩定感籠罩著我,我不由自主的全身跟著柔軟與放鬆。
我們的第一堂課程不是學經絡、解剖學、或按摩手法,而是「學貓爬」。學貓爬之前從來無法警覺到自己平常的身體行動所使力的部位是那個關節?當我學會了貓爬之後,我發現我走路的姿勢變的不一樣了,我開始用到了腰部的力氣,骨盆有了韻律,走路姿勢悠雅了,膝蓋負擔變小了,兩腳的落地的力道也在無形中變輕,走路的輕鬆了……
在給朋友A做過一次按摩後,她接著幾天下午都沒去上班,在家睡覺,因為她身體裡的疲勞被釋放出來,覺得更累了,我對她說:你的身體提醒你要會休息,勞逸結合呀!另一朋友B平常睡眠很不好,黑眼圈非常明顯,經過幾次按摩睡眠改善很多。還有朋友C,是比較要強的人,不輕易說心事,第一次給她按下來後,淚流滿面的對我訴說心事,說了後看她人面色開朗很多,再次感謝世儒老師,能有幾種按摩會觸及人的心靈,能釋放我們心靈的垃圾?養生主就做到了!其他朋友的就不多說了,都是很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