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5 自明:低海拔的懶惰蟲 / 林世儒

生命不應只是變老,而是必須成長。我始終深信「人在安全的環境之下,會自己朝著正向發展」。
您好,我是林世儒,歡迎收聽【示如在現】《成為自己活在當下》,與您分享我所讀過的書,遇過的人,以及做過的事。讓我們一起探索生命的課題與心靈的渴望,願每個人都能夠活出自己的天性,打造出讓自己滿意的人生。


走在心靈成長的道路上,三十年下來遇到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的旅人,每個人的動機也許不一,但都是朝向「內在之旅」走去。當然有些人會因故暫時停下來,或是轉換跑道,從此一去不知何時回歸,也有多年後又再度重逢繼續上路的。不管怎麼說,我相信大家都會在最終的地方相聚。只是因為彼此的心量大小不同,眼界高低不一,志向遠近各異,因緣深淺獨有所致。所以目標雖然相同,而會看似同行,卻走出了各自不同的道路,並各自看到不同的風景,呈現出各自不同的樣貌來。

有人專心念佛不理世事、有人積極入世感化助人,有隱名埋姓樂當自了漢的,更有大張旗鼓願成菩薩行的。而我所遇到的大多數朋友都是動機單純,只因生活或工作有了困惑,特別是和老公或子女之間,溝通上起了矛盾,開始追尋之路,只要能讓家庭重回和諧安詳,就心滿意足了。

有些人在經過心靈成長的洗禮後,覺得自己可以成為諮商(詢)師,去幫助還在受苦的人,於是走進專業訓練的課堂。甚至有人想成為老師(心靈導師),能夠幫助更多的人。當然還有立志要開悟成道立地成佛的修行者,以及少數一心要成為大師,開宗立派引領眾生,脫離苦海永生極樂的大願者。
不管同修們的選擇是甚麼,我都認為只要是來自內心的聲音,並經過自己審慎評估後的選擇,最後無怨無悔地去努力實踐就是好的,畢竟人只要也只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不是嗎?

平常聊天時,我曾多次跟Misherr提到:「成為大師是一種犧牲,我非常佩服那些大師們,總是願為信眾的成長而犧自我(Ego)。」Misherr 不解的問道:「你們那些心靈成長圈的人,不是很多都想成為大師,受人景仰嗎?我看到很多大師名利雙收,眾人艷羨,怎會是犧牲呢?」

我說:「你看這些大師們,每天要穿著與眾不同的衣服,戴上各種珍奇的配件,看起來多麼莊嚴神聖,道行高深德的令人景仰,走在路上弟子兩旁肅立,信徒們前呼後擁,多麼受到人們的敬愛與追隨,四處講道為人開示解惑,解除眾生內心的痛苦,這是何等的慈悲啊!如此一來在他們的生活當中幾乎沒有自己,完全貢獻給了群眾。如果不是傻瓜,就是要特別有犧牲與奉獻的大願心,才能做得到啊!

這樣的生活對我而言,實在是太難了,那可是萬萬不行的,套句甄環體「臣妾做不到啊!」你想當了大師之後,還適合在路邊攤蹲著吃東西,還能率性的穿上T恤、短褲、和夾腳拖就去講課了嗎?就算自己不在意,身旁的弟子們肯定是要極力勸阻的?既然當了大師總是要做為信徒們的表率,起碼要維持個法像莊嚴,讓大眾信服的形象。想想自己既沒有悲憫世人,拯救眾生的那種大願心,更缺乏當大師的能耐與魅力,再加上連吃東西穿衣服等,這些生活小事都我犧牲不了了,怎麼可能當得了大師呢?所以不如就放下當大師的執念,老老實實的當個凡夫俗子,這樣的日子不是更快活啊!」

俗話說得好:「人要有自知之明」,既然清楚知道自己是一隻活在低海拔的懶惰蟲(Misherr自嘲用語),既爬得不高也看得不遠,經常還要偷懶休息,享受一下無事一身輕的生活。因此在走向「內在之旅」的心靈成長道路上,只要能夠擁有 「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小確幸,我就已經夠心滿意足了,人生至此,夫復何求呢?

當一隻低海拔的懶惰蟲所能做的就是,依照自己的能力所及緩慢地向前爬行,能爬到多遠就算多遠,有多少能耐就做多少事,有多少愛就分享多少,一切順其自然,不必勉強追求。至於所分享的到底是來自身體之愛、心理之愛還是靈魂之愛的層次都無所謂,來就讓它來吧,走就讓它走,該是怎樣我就怎樣,不必想太多。畢竟順應自然便是道。花若盛開蝴蝶自來,水若滿盈自會流淌,一切都是無為的分享,以上是我這些年來走在成為自己道路上的體會。


感謝您的收聽,下次的主題是「P026 沒事:我們繼續上課吧」,三十年前的「LET領導者效能訓練工作坊」的最後一天,才剛上課,有位同學就舉手要求發言,然後開始就拍桌罵人,他的話講得非常難聽,翻譯被罵哭了,我們公司更是被批判到無以復加的慘。他最後的結論是:要嗎賠給他十倍的學費,要嗎法院見,讓我們二選一。碰到如此暴怒的學員,我們能怎麼做呢?我們是如何化危機為轉機的?歡迎下集繼續收聽。

如果您喜歡本節目,請訂閱並分享給周遭的朋友,歡迎留言評論,我會根據您的意見來改進節目的內容與品質。期待在每個星期二和星期六早上六點,在各大Podcast平台,與您一起追尋《成為自己活在當下》。每周兩次與你分享。


請點選以下任一Podcast平台訂閱,有新節目上架,會第一時間推播給你,絕不會錯過:
Apple PodcastKKBOXSpotifySoundOn網易雲音樂


點我查閱:、或更多精采的影片欣賞

(共 172 人瀏覽,本日 1 人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