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與心靈成長 / 風箏 (南寧)


曾經在一次林世儒老師的課堂,因為有一個靜心活動,一個同學提到:因為自己有好奇心去看別人為什麼要這樣做,而影響了自己做的結果時,林老師沉默片刻,先是提到了《與奇人相遇》的一個俄國王子的故事,提到其中很致命的一句話:「到現在你的好奇心還那麼強,難怪你至今一事無成。」然後提醒大家,在接下來的課程的練習中,試著放掉這些好奇心,把注意力拉回自己身上。

當時我聽到這句話,一方面覺得很震撼,因為擊中要害,因為在生活我的確發現好奇心太重的人,什麼都問的人,精力分散,成就有限;另一方面覺得很困惑,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育要有好奇心,要不斷向外提問題,為什麼現在又說會「好奇心重,一事無成」呢?帶著這樣的困惑,繼續在生活中觀察,一些思考逐漸清晰起來:

什麼叫好奇心呢?好奇心是個體遇到新奇事物或處在新的外界條件下所產生的注意、操作、提問的心理傾向。所以好奇心簡單來說,是一種注意力的指向。

一個孩子小的時候,就有對內對外的好奇心,這是成長的開始,也是成長的需要,就像「學習」的「學」與「習」,「學」——對外的注意力,「習」——對內的注意力,只有內外結合,我們不僅可以看到、聽到新東西,還可以真正學到新東西。

但隨著教育的壓力漸大,很多人的好奇心被吸引一步步向外,為了高分。為了考試,慢慢只會模仿了,慢慢只會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了,所以只有「學」沒有「習」了,於是人真正的能力與內在的成長就被壓抑了,成就就越來越受到影響。

生活中,你會發現有些人問題特別多,好象對什麼都感興趣,看上去非常好學,但觀察一段時間,他只是問問而已,並沒有深入地瞭解、練習、感受、體驗,形成自己的能力,自我的知識,所以他的好奇心就無法幫助他真正學到東西。

現在我有點明白林老師所說的話了,人有好奇心沒有錯,但你要看看那個好奇的指向,在心靈成長這個課題上,如果只是對外好奇心的人,那不過是浪費精力,蹉跎了歲月罷;只有把一半的注意力開始向內(這是現代人非常缺乏的部分,所以老師要不斷強調),你會發現可以做到「一門深入」,有了長期熏習之後的功夫,才能結合向外的好奇心,博取眾家所長,融會貫通。

或許,這樣的態度,對於自己的學習,對於自己説明孩子的學習,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而我們長期進行的「易學律動/神聖舞蹈」修習、「易學按摩/養生主按摩」修習等,其中重要的一個練習,就是向內與向外的注意力,這是非常重要也非常值得的過程。

2015-10-22


點我查閱:、或更多精采的影片欣賞

(共 47 人瀏覽,本日 1 人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