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喜歡覆雜與困難,頭腦熱愛挑戰,特別是有點難又不會太難,只要在他的能量與能力耗盡之前,能夠解開謎題完成任務,他就興趣盎然,不然就興趣缺缺,然後找出一大堆理由,來說那沒有意義或是不適合自己,總之它不玩了。
每次教完「易學按摩」或「易學律動/神聖舞蹈」工作坊之後。總有學員會問:「老師你這課特好,對我幫助很大,回去後要如何保持成果以及繼續精進呢?」我總是回答說:「行動時盡量不要發出聲音。放東西不發出聲音,開門關門不發出聲音,走路不發出聲音⋯⋯。」聽到這麽簡單的事,很多人都不敢置信,許多人都會加問:「還有其它的方法嗎?』
我知道更多的期待是:能不能具體的說每天練多長時間,在什麽時候練,多久之後能夠見效,還有沒有更快速更有效,並且有別於課堂上的方法⋯⋯。而我一直堅持行動時盡量不要發出聲音,不出聲音不是目的,它只是鍛練「注意力」的手段,只要記得不發出聲音,我們所做的事勢必要帶著較高的「注意力」全完成,只要帶著「注意力」,所有事情的質量就被提升了,道理很簡單,實踐很困難,因為那是頭腦的死穴,他決不願意這樣做。自古以來「修行的人多,成就的人少」,這是主因之一。
「千年暗室,一燈即明」。上課的體會可以幫我們把燈一時點亮,看清楚了自己的昏睡,明白了許多道理,累積了高深的理論,擁有了各種知識,覺得自己很棒很好,可惜無以為繼,一兩周後就恢覆原本的昏眛,除非我們願意放下追求更多的知識與方法,而開始把重點放在實踐與鍛練,這燈才能持續亮著,這光才會持續照耀,我們才能持續看清自己,活出更好的自己。
簡單的方法沒人信,這是因為頭腦這理智中心機械運作的結果,每個人都受它的原本機能所限。有人問大師說,為什麽在你說法時有那麽多笑話,逗得我們很開心,每天都想來聽你開示。大師笑著說:「長夜漫漫,黎明尚遠,為了不讓各位『睡著』了,而能繼續保持清醒,只好說些有趣的故事來維持你的『注意力』。」
我是否也該學學講故事呢?
2019.04.30 09: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