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潤物_律動的教學體驗 / 黃詩君(台北)


我的心,如一潭碧綠的湖水。每當在「易學律動/神聖舞蹈」練習後的靜坐,總能進入這樣的狀態。

「什麼?要我當『易學律動/神聖舞蹈』老師,替你帶一堂課」回想上週世儒老師給我的新挑戰。他說:「我希望你感受站在團體前面的情況,除了體會人處在團體裡與處在團體外的不同之外,更重要的是觀察整個場的每個發生,和自己當下的反應與決定。」

我因為最近工作繁忙,內在有些抗拒,於是想做一個實驗,在完全不備課,只回應當下的教學現場時,會發生什麼。

十年來每週二跟著世儒老師學習的我總是很好奇,經常追著他問:「為什麼你教學不用備課?不用跟著我們練習律動,卻能保持較高的意識狀態?」老師總是笑而不答。終於這次才剛上場不久,我就找到了懸疑許久的答案。感謝世儒老師,這些年來總是不直接回答我的好奇提問,而是安排恰當的機緣讓我去發現與體會。

當我以葛吉夫眼神站在前面觀看同學跳舞時,我同時在覺察自己。我的意識全然敞開,與整個場合一。我迅速感覺到中軸有一股凝聚力,不斷的往上拉,感覺像是從海底輪一路往上拉到頭頂,很像一支手機插上充電寶,電力指數迅速上升,整個人瞬間充飽電。

這種上升的速度比我自己跳舞時還快,真是太有趣了。我馬上注意到同學前進後退時,用了太多膝蓋的力量,抬跨的力量較少。於是這成為我下一回合跳舞的新指令,請大家試著將膝蓋打直,盡可能用最少的力量抬跨,只需要微微的離地即可。

每一回合結束後,我會詢問一下同學是否有什麼新發現,再從回饋中,找到新指令。看樣子教神聖舞蹈,真的不用備課,全部的指令都來自當下的觀察與互動。

春風迎來,湖水泛起圈圈的漣漪,細細的訴說著溫柔綿長的能量。

我的內在像一個能量偵測器,當大家過於用力時,我的身體會感到緊繃。當大家都降低50%的力量時,我的心輪會不斷被觸動,一直有想哭的感覺,整個人變得柔軟,團體的氛圍也變得更加和諧凝聚。

整個場,其實是高手過招。

中間有一段,涵文突然停住所有動作,只是專注的感覺,原來她在研究如何讓下腰的動作更加快速。這時大內高手世龍出手了。他說訣竅就是「放」和「停」,「放」掉下背兩側的肌肉力量,上半身自然會被地心引力往前拉,只要把注意力放在該「停」的地方即可。這樣完全輕鬆不費力,而且可以迅速到位。

世龍又示範幾個動作,教我們如何善用地心引力。於是所有的動作變成不是我們主動做的,而是順著地心引力,被動完成動作。我忽然領悟到什麼是「無為而無所不為」。跳舞如此,當老師也是如此。

當場極為和諧時,就有如深山裡的湖泊,微風輕輕吹拂,形成有韻律的波紋,像是春天輕盈的走過湖面。然而若有同學做錯動作,開始搖頭皺眉,產生多餘的動作時,整個和諧感會立即被破壞,好像有人拿一顆大石頭往湖裡丟,我會立即感覺到身心的不適,整個場的寧靜都被破壞了。

最有趣的是有一次世龍做錯了兩個動作,但我發現整個場依然沒變,心湖泛起的漣漪仍舊美的像蕭邦的夜曲。怎麼會這樣呢?後來我們討論的結果,應該跟「內在顧慮」(內在是否有批判)有關,因為世龍當下沒有多餘的動作表情與情緒,更沒有任何的評判。所以關鍵真的不在於舞蹈的動作是否正確,而在於內在的品質。

當我不停的叮囑同學要注意哪些部位時,空氣中會有一種緊張的凝結感,原本寧靜和諧的狀態也會立即被我破壞。當我使用的語言越少、越精準,對整個場越沒有任何干擾時,整個場進行的也更順利。

每個季節,會在湖面吹起不同的風。風的呢喃,有不同的速度與韻律。

之前我曾觀察世儒老師跳「Assyrian Woman Mourners 亞述女子哀悼曲」。我發現老師連三週示範該舞的內在狀態完全不同。第一週,我感覺到老師的關節比較僵硬,靈活度也沒以前好,老師說他也感覺到自己重心的轉移好像沒有過去靈巧,後來他說那天用較多的理智中心在跳舞。

第二週,老師跳的時候,我一直有好想哭的感覺。老師的情感像海浪,一波又一波,不斷的衝擊著我的心輪。我問老師這週做了什麼,怎麼能量狀態跟上週有明顯的不同,含有大量的陰性能量。老師說他去青島帶了三天的「易學按摩」工作坊。難怪一進門,就覺得老師的臉部線條都變柔和了,原來用情感中心跳舞,這麼觸動人心。

第三週,老師的動作富含空氣感,周圍的空氣形成一雙無形的大手,托著老師的每一個動作,讓老師的肌肉與骨骼,都像長了翅膀般,輕盈的在空中飛翔,感覺老師的意念跟身體全然的結合,使用身體中心的比例最高。這次是他這段時間在太極拳中,刻意練習了的「慢而不斷」的綿密功夫,並應用在舞蹈上。

於是,我決定邀請同學做個新實驗。我們跳「亞述女子哀悼曲」三次,中間不停頓。第一次在理智中心放最多的注意力,全體大聲數數。第二次跟著音樂哼唱,所有的注意力專注在感覺情感中心的運作。第三次全然的感覺身體中心,再比較差異。

一開始,大聲的數數時,我的心輪立刻緊縮,有一股力量往腦門沖,整個頭開始脹痛,原來大量用理智中心,肌肉會這麼緊繃。能量上,好像肉身被擠壓,形成一根細長的棒子,這是極專注的體感狀態。

第二次,情感中心運作時,彷彿滿天的櫻花飛絮,輕盈的掉落湖心,隨著漣漪上下起舞。我的心湖變得無限廣大,內在有一種遼闊舒適感。能量上,我的氣變得鬆軟,不再圍繞著我,似乎整個場變成一大朵鬆軟的雲,分不清自己和他人的能量,有一種一體的融合感。

第三次,我的周圍形成一個大而紮實的能量場,像一個大圓柱圈住我,是放鬆且專注的狀態。感覺第三次是以身體中心為主,其他兩個中心為輔的狀態,身體體感最放鬆舒適。相對第一次的理智中心是比較專注的狀態,第二次當情感中心運作時,又過於放鬆。第三次專注在體感,完全符合神舞的要求,既專注又放鬆。同學們的動作品質與意識也最佳,後來同學們的討論,大家也都比較喜歡第三次的跳舞狀態。我們猜,第三次也是因為從理智中心、情感中心,一路來到身體中心,所以其實有整合三個中心的效果。

這次親身上陣當神聖舞蹈老師,我學會借力使力,藉由同學及場的支持,讓我可以輕鬆完成任務。更重要的是清楚的分辨並體驗到了三個中心的機能與運作模式,接下來就是鍛鍊如何讓三個中心一起和諧工作的功夫了。

春風吹過湖面,三個中心終於合而為一,三個中心一起和諧的運作,共同協力為「我」服務,成為真正的自己,將會是我接下來的「工作」了。


點我查閱:、或更多精采的影片欣賞


黃方圓(上海):哇,诗君这篇文章观察得好细腻。恰好也跟我最近带领共修时的很多体会契合上了。
当换一个角度,从“身在团体”转为“在外观察团体”,其实更大程度地锻炼我们自身的注意力保持在当下。一切的“指令”并非来自我的预设,而是场自然提供出来,被我看到,由我去表达而已。而所有的完美,都在团体们大家共同努力之下展现。那不是个人的完美,是神创造的奇迹。

衍一(青島):好细致入微的觉察和感受,还表达得如此清晰且柔和[玫瑰]感谢老师的分享[愛心][合十]

(共 153 人瀏覽,本日 1 人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