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的話一直聽,究竟能聽出多少過去未曾看到的真理?
昨天(6/30)是世儒老師和金美老師在網路上直播的「易學按摩」分享,這是我第三次的重複聽講。正如我所預測的,依然收穫滿滿。
一開始的「易學按摩」稱為「養生主靈性按摩」,因為當初世儒老師的課程理念來自《莊子》 〈養生主篇〉。老師用了「庖丁解牛」的故事來解釋。當初庖丁替文惠君肢解牛隻入菜。他的刀刃遊走在筋肉及骨頭間的「空隙」,因此一把刀用了十九年依然如新。他肢解牛隻時如跳舞,還能配合當下的音律及樂章。這不跟老師每周教我們的「神聖舞蹈」很像嗎?
文惠君覺得庖丁神乎其技,細問原因,他解釋道: 我剛開始肢解牛隻時,看到的是一整隻牛。過了三年之後,在我眼中已看不見全牛,因為我不是用眼睛去看牛,而是用整個心神去看牛。所以我才能讓刀刃遊走於肌肉及骨頭的縫隙,這就是「遊刃有餘」的由來。老師藉此故事強調「心法」的重要。
「庖丁解牛」的故事聽了多次,這次我對於那個「空隙」特別有興趣。我思考他如何用心神尋找到那個肉眼看不見的「空隙」?我想起世儒老師課堂上提到的「有效的學習是:降低努力程度,提高敏銳程度」。對庖丁來說,他支解牛隻並不費力,而是仰賴他多年的覺察功夫而成的。這樣的覺察已經超過基本的感官覺知,到了心領神會的地步。
如果放在修行,那個肌肉與肌肉之間的「空隙」是什麼?生命之間的「空隙」是什麼? 我們要如何發現那個「空隙」,才能讓自己在人世間「遊刃有餘」? 庖丁回答文惠君的第一句話是:「臣之所好者『道』也」。所以要如何保留生命的「空隙」,讓「神」能夠在其間遊走呢? 讓「道」能夠於我們的生命中,通行無阻呢?
我想起每次跳「神聖舞蹈」時, 世儒老師都會有一些特別的要求,像是做錯時先暫停,回到「立如松」的姿態、 時時提醒我們記得呼吸、 減少不必要的表情及情緒、讓自己「歸於中心」…。 這些似乎都在幫助我們去發現生命間的「空隙」,好讓我們回到生活中可以「遊刃有餘」。
綜合庖丁的神呼其技,其實裡面包含了「格物致知」的道理。他支解了上千隻牛,不斷的覺察,掌握了最基本牛的結構,這是練基本功。透過長期鍛鍊,所以功夫才能成面。在精神層面,就是他能夠修煉到放下自我,把功夫先練到極致,然後放下所有的功夫,才能無招勝有招,那就是「神來之筆」。最後讓「神」工作,並且始終保持管道的暢通乾淨。這也是為什麼世儒老師一再強調「心法」的重要。
我上過整套「易學按摩」,最難的部分就在「心法」。因為它最難用言語解釋,需要按摩師個人的當下體驗。
所謂「心法」,是人本心理學裡面提到的「人在安全的環境之下,會自己朝正向發展」。一個按摩師,要能營造全然信任且安全的環境。
有個按摩師在課後提問,問說若有個案內在產生抗拒怎麼辦? 世儒老師用「心法」的中心思想回應這個問題。
他說能放下自我的按摩師太難尋了。試著放下理論與技巧或必須怎麼做才會更好的想法,先允許對方目前的抗拒吧!當治療師允許個案抗拒時,個案才能真正的覺得「安全」。當他感覺到安全,自己就會從內在慢慢的放下心中的抗拒。「心法」最難之處即在此,因為放下自我這件事太難。這也是海寧格大師每次來到亞洲各國,之所以只請世儒老師幫他按摩的原因,因為老師讓自己只是單純的成為一個乾淨通暢的通道。
最後,老師用「老子三寶」說明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通暢的管道,讓道可以自由的運行在自己的生命之內。
老子的三寶是:「一曰慈, 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一曰慈」,就是對自己與他人慈悲,也就是全然的接納且不批判 。「二曰儉」,就是減少不必要的動作、表情、想法與情緒。 「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就是放下自我。
原來把重複的話一直聽,也能聽出不一樣的「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