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先聽還是先說? (280) / 林世儒

SONY DSC

昨天在上海湊巧和幾位「PET父母效能訓練」的老師聚在一起,聽他們分享經驗,我也曾經學習過並且擔任過幾年的講師,而且學員中有不少已經是「PET父母效能訓練」的老師了,回頭來上我的課。雖然那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往事了,但關於理論與技巧及專有名詞,到現在還是很清楚的,因此很容易就可以了解他們的談論內容與使用和推廣上可能遇到的各種困境。

其中他們談到當雙方產生衝突都有情緒時該怎麽辦?我們知道面對有情緒的人去「積極聆聽」他,是可以有效的降低他的情緒,恢覆正常的狀態,然後才能理性的就事論事解決問題。可是自己也在氣頭上,心裡有一堆不滿情緒需要表達出來,只想破口大罵,別說「積極聆聽」了,連「我訊息」都用不上,這不就成了一盤死局,完全無解。

這讓我想起我的老師,當時在PET講師大會上有人提出了相同的問題,他說:「這問題很簡單,誰想解決問題,誰就先去聽。」呵呵,理論技巧人人都會,但如何運用完全存乎一心。記得當時大會有個重大的議題雙方僵持不下,老師跟我說他要出去走走,半小時後回來,他相信不會有任何新的進展,果然他回來時,還卡在原本的議題上爭辯不已。他笑著對我說:「每個人都急著講,卻沒有人要聽別人說,事情怎麽可能會有進展呢?」老師常常提醒我們「記得你要的是什麽?」,因為唯有如此才能把理論和技巧用在服務自己的目標上,不然就會被當下的枝枝節節所困,覺得受到了理論所限制,而不知該如何說與如何聽了。

每個人都會說,每個人也都會聽,只是時機上常常沒把握好,該聽的時候說,該說的時候聽,所以效果不好或是導致結果更差。只要記得一個原則對方有情緒時,我就多聽少說,我有情緒就要選擇洽當的表達方式,來拯救自己。當兩個人都有情緒,那就看誰想解決問題,自己想要解決問題,就要按奈住自己的情緒,先去聆聽對方了。

如何有效溝通是PET的專長,但如何不受情緒影響的去溝通,那是另外的工夫,為此我走上了調整自己改變慣性的成長之路。後來把PET的理論與技巧應用在按摩上,設計了「易學按摩」(舊名養生主按摩),可說是無言的PET,雙手取代了耳朵與嘴巴,用手去「積極聆聽」、用手去發「我訊息」和對方的身體互動與溝通。

而對於如何能不受情緒影響或減少影響,我則在「神聖舞蹈」基礎上,融入《易經》與《大學》等經典的精要,設計了「易學律動」課程,如何能夠把注意力放在要做的事情上,清楚外界的狀況,而內在如如不動,保持在輕鬆又清楚的狀態中。這樣才能在混亂中找到有用的線索,在糾結與焦慮中恢覆平靜,把注意力和能量放在自己所要做的事情上。唯有記得自己要的是什麽,並且能夠不受到或減少情緒的影響,我們才有能力和空間去選擇要先聽還是先說,不管選擇是什麽,我都會朝著解決問題的方向前進。

2019.05.18 07:39:27


點我查閱:、或更多精采的影片欣賞

(共 64 人瀏覽,本日 1 人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