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林世儒老師學習「易學按摩」(養生主按摩)也有5年多了,總會有人問我:「易學按摩」到底與平時我們接觸的按摩有什麼不同?問得多了,我也開始根據自己所經歷的傳統按摩,來對比與「易學按摩」的不同,整理如下:
一、定位不同:傳統按摩定位——你有問題,你有病,我是來解決你的問題的,我是來給你治病的;養生主按摩定位——你雖然有問題,但我願意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讓你按你的意願來呈現,按你喜歡的方式來調整。
「易學按摩」不同之一:把你當一個正常人,給你人文的尊重和關懷。
二、技巧不同:傳統按摩認定你「有病」,所以想要「治療」你,(就象平時我們父母見到孩子有問題,用指責、猛烈的方式來説明他一樣),所以它通常會用很大的力在人身上施展;「易學按摩」有著不同的技巧,按照「鬆、緩、輕、實、深」的五項原則,針對你的身體感覺,給你認為最適合的力度。
「易學按摩」不同之二:把你當一個人,按你的需要,給你能接受的力度。
三、效果不同:傳統按摩之後,會很舒服,一方面我們的皮膚需要時常接觸,另一方面,因為大的力度引起身體肌肉內部的緊張,當外力走了,內部肌肉就會松下來,所以傳統按摩是「緊張後的放鬆」;「易學按摩」主按摩方式,是建立一個安全的環境,讓你自己來放鬆、放鬆更放鬆,所以「易學按摩」是「放鬆後的放鬆」,而且不僅僅是肌肉的放鬆,更帶有心靈的放鬆。
「易學按摩」不同之三:是「放鬆後的放鬆」,是身心合一的放鬆。
四、感覺不同:當我接受傳統按摩時,我感覺只是一個物件,我只是對方技巧的承受者,他只是按他認為的方式來幫我按,有時我會提出輕了或重的要求,十有八九的按摩師聽到了,也表示要改,但他習慣改不了,有時還會置疑我的要求,於是我只能在那裡忍受;當我接受「易學按摩」時,按摩者與我的接觸,給我接摩的方式,都是按我需要和接受的方式來進行,我感覺到被尊重被愛,被當成一個人來看待。
「易學按摩」不同之四:是一次親密的互動,一次愛的交流。
五、成長不同:當我接受傳統按摩之後,按完就完了,不會對我的心靈有什麼成長的推動;「易學按摩」的設計,就是為了靈性成長需要而設計的,按摩的人經歷自己的活在當下,經歷自己的放鬆,經歷與對方的互動,按完就如同做了一場靜心一樣寧靜;被按摩的人經歷自己的放鬆、放下、覺知、接納,經歷與對方的互動,按完甚至進入薩托曆,有某種真理的瞥見。
「易學按摩」不同之五:是一次靈性成長的過程,對按摩者與被按摩者而言,均如此。
六、另外,曾經有人問我,是不是我接受了「易學按摩」,我就可以馬上好好睡一覺,回家也會怎樣怎樣;我說,按我通常的經驗來說,大部分人的確如此,有些人甚至只是當眾接受20分鐘左右「易學按摩」體驗(我們一個完整的按摩是80分鐘左右),就可以進入深睡,但不保證每個人都這樣,因為每個人是否願意放鬆,由他自己決定的,有些人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機會,才會把自己放心地交出來,讓自己放鬆下來。
講一個笑話:曾經在一個深圳施工工地,出現如下的雷人口號:
親愛的工友們:
「在外打工,注意安全,一旦發生事故:別人睡你媳婦,打你孩子,花你的撫恤金!打工安全,為你自己。」口號一出來,社會反響很大,有些點贊,有些說新潮,有些說不尊重民工尊嚴等等,迫於社會輿論壓力,那個口號改成了溫馨型:「親愛的工友們:在外打工,注意安全,您的父母需要您的贍養,你的愛人和孩子需要您的照顧!打工安全,為你自己。」
但有相當多的人看了說,看這個口號,沒有什麼感覺了。呵呵,怎會這樣?
因為我們現代人的感覺已經相當遲鈍,沒有大的衝擊沒有大的撞擊,他會沒有感覺了,即使給他一個安全的環境,也沒有那麼快復蘇自己的身體與頭腦聯繫的感覺, 10個裡有1個左右,在感受20分鐘的養生主按摩體驗時,他們的身體有了感覺,但傳不到頭腦上,就會說「沒有感覺」,雖然我看到有不一樣,比如他們的說話的速度和面部表情的放鬆,但因為頭腦不知道,所以還是會說「沒有感覺」,並且為自己「沒有得好好睡上一覺」而懊惱。
對於「感覺遲鈍」來體驗的朋友,我覺得我除了耐心和等待以及更多的邀請之外,沒有其它良策;但遺憾的是,他們自己對自己並沒有這份耐心和等待,老想去解決自己「緊張」的問題,我只能這樣看著了。
綜上所述,養生主按摩的確是與傳統按摩非常不一樣的按摩,但這是我我經歷的,我體驗的,我說的,你要自己去體驗去經歷,才是真的哦。
2014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