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21)年四月中旬連續三天的工作坊,完成了我的第一場《易經課》,課程進行的超乎意料的順利,同學們在大笑聲中,以及被自己感動落淚的氛圍裡進行學習,因此學習的成效極為顯著,我自己也感到特別的滿意,沒想到初試啼聲就能夠有這麼豐盛的成果,當然我還是會期待下次能夠做得更好。
每次工作坊的進行與完成,我最關切的是學員聽不聽得懂,內容能不能吸收,以及有沒有收穫,能不能在工作上與成長上運用得出來。這次在課程的第三天上午,我隨便抽出六十四卦中的任何一卦的六爻卦畫,學員們都可以直接說出是由哪兩個三爻卦所組成,並且輸出各自的卦名、卦象(環境、動物、家庭、身體)、與卦德。這讓我極為驚喜,因為我聽到許多人花了三個月甚至半年去上課,連基本八卦的卦名和卦畫都還兜不在一起,更別說卦象與卦德了。
從小學起我發現自己學習時有個毛病,就是老師授課時講的內容課本裡有寫,我就會分心去思考其他的事,同時心想這我自己看就可以了,我總是期待老師說一些課本裡沒有的內容,如果能說些野史掌故,我就會聽得津津有味。這造成我後來自己在講課時不喜歡照本宣科,只要課本或講義裡有的內容,我就盡量不要重複,而是透過其他方式幫助學員們去了解或體會,原文的意義。
比如八個基本卦各有其卦德(本質、性質),如健、順、動、入、止、悅、陷/險、麗/明等,也相對應我們生命的素質。就算把這些都背了下來,那也只是增加了頭腦裡的知識,我思考的是要如何去體驗到這八種不同的素質(卦德)呢?
我用了一支「神聖舞蹈」的練習,在動作中去直接體驗生命活動裡的八種不同性質,從分開的各自體會,到全部合在一起地同時呈現。這樣子 原本是概念性的知識,頓時成為親身經驗的體會了,就像原來的黑白畫面,頓時成為彩色,同樣的景象(動作、行為)變得更加清晰、細膩與豐富,品質大幅提申,原來自己可以創造出如此的狀態與境界來。有學員因此而被自己感動得落淚,連下課休息時前和和我分享時,臉上還掛著淚,聲音仍然因感動而顫抖著。
相對於浩瀚的易經,三天的時間很短,我只能盡量為學員打下堅實的基礎,奠定日後自學與深入的能力。可見的成效是延續興趣、樂趣的最佳方法,所以在第三天我特別把重點放在應用上。這次的學員全部都有做過亢達里尼靜心 Kundalini Meditation 的經驗,於是我特別講解了易經下經的第一卦「咸卦」,象徵天地生成萬物之後,出現男女、親子、手足、家庭、社會。「咸」為交感之義。「咸卦」講的是羅密歐遇到茱麗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過程與心境,天旋地轉寤寐難眠時的寫照,那是有生以來第一次的超級「有感」。
在仔細解釋卦辭與爻辭以及與人體的對應部位,以及如何「有感」之後,我們把它應用在亢達里尼靜心 Kundalini Meditation 的練習上。前一天我們已經用原來的方式做過一次,結束後大家就自動起來了。而這次加上「咸卦」的指引之後,靜心結束沒人起來,大家都舒服得躺在地上不想起來,還有人就打呼了起來,事後的分享都感覺到更加省力,更加輕鬆,更有效果,熱、脹、麻等能量感更加明顯與強烈,大家都驚嘆於原本的靜心,在加上「咸卦」的應用之後,覺知的深度、廣度、以及維持的時間都自然擴展了。
週六用「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來說明心靈成長的開始原因、過程、與目標,再搭配十二辟卦,周日的下午分享了六爻的「承乘比應」的關係,正好應對了職場和日常人際關係等,而「神聖舞蹈」的乘法舞Multiplecation則正好重現了整個過程。也談到六十四卦的「錯綜複雜」四個基本變化,並分享如何用這四種變化來解除學員困難的案例。最後分享我如何在易經的啟發之下,讓原本理論架構方法都已完整的「養生主靈性按摩」,進化為「易學按摩」,從形而上的道,一直到形而下的器,完全的銜接在一起,就像「先天八卦」一樣完整、平衡、和諧。只可惜內容很多,但時間太少,只能概要說明無法一一體驗,這需要長期的課程如每周一次的「易學律動」,才能深入的去經驗與體會。
第一場的《易經課》的成效出乎意料的好,更棒的是上課的氛圍,就像是在喝咖啡聊是非,一夥人坐在一起聊八卦那樣輕鬆愉快,談論內容卻極為豐富與深入,而最棒的就像是在看繪本一樣,大家用看圖說故事的方式,來理解易經的內容,特別讓人感到十分有趣而且易懂,連我自己都感到十分開心,並不會感覺到是在講解深奧的易經,而是和一群好友聊天與遊戲。這讓我不禁想要把課程名稱從「樂天知命:來自易經智慧的心靈成長」改名為「易學易經:輕鬆解讀繪本裡的生命智慧」,感覺這樣才更為貼切,上課的氛圍、過程、內容與目的。
Kaveesha 上到第二天就說「我要跟你約下一期的上課時間,這課我肯定要再上一次。」好吧!我們就來「喬」時間吧!不過在那之前我要聽聽學員的回饋與建議,期待下次可以更貼切、更有趣,而且更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