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有一位年輕的女子非常認真地和我學習「養生主靈性按摩(2020年更名為易學按摩)」,她資質很好手法學得很快,課後不久她又去學了許多不同流派的按摩,再加上她原就是醫科畢業的,因此在手法與技巧上非常容易上手。幾年後她又回來參加課程,對我說想把學過的幾個不同體系的按摩整合起來成為一套獨特的按摩,我非常認真的回答她:「樂見其成,這是很好的志向,希望很快就能見到你那獨特的按摩。」
當時我替別善意的提醒:「事情可能沒有想像中的容易。就按摩而言,你知道的比我多,以技巧以及對人體的了解,我絕對不如你,但是有人願意跟我學,卻沒有人跟你學,你知道為什麼?因為你心中沒有個人的哲學(中心思想)。缺少個人對生命的獨特觀點。大部分所謂的整合就只是技巧的堆疊,看起來也許很炫目很厲害,但沒有靈魂與溫度,恐怕不容易成功……。我比較建議不是多學幾種不同的手法和理論,而是花更多的時間在自己身上,從了解自己開始,一步步的工作自己,找出自己對生命的態度、信念、意義…….,這樣你自然會創造出一套令人嚮往的按摩體系。」
二十多年過去了,我最近看到她在臉書FACEBOOK的分享,她成為一位瑜珈老師,但並沒有創出按摩體系。不過字裡行間可以看得出來,在她的教學裡有她個人獨特的風格,有她自己對生命的觀點與體會,讓課程內容具足了靈魂與溫度,雖是新開的瑜珈教室,但我預見未來肯定會受到學生的極大的歡迎與喜愛。
我始終認為對生命的信念與三觀(宇宙觀、世界觀和人生觀)是最重要的,但絕不是教課書所教我們應持的觀點,而是透過自己去體驗生命後所產生的不變觀點,是自己所相信、所臣服,並願意花一輩子去奉行的信念。原則、理論、技巧、方法…….會自然在底下展開,而成為一套完整的體系,當年的「養生主靈性按摩(2020年更名為易學按摩)」就是這樣設計出來的。
雖然當時自認整套按摩的設計已經完整,信念、原則、理論、技巧、心法、身法、手法、功法一應具全,實務上學生的反應也十分良好,但我始終覺得少了些什麼,以至於完稿二十多年的按摩書,卻一直沒有交給出版社(前後有五家出版業者找過我),常有朋友笑說你又不是要寫一本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不用斟酌再三,趕快出吧!直到這幾年開始研究易經,我才了解到這些年造成我始終不願出版的原因,只因我腦中那揮之不去的缺失感,雖然不知那是什麼?卻讓我內心感到強烈的不足,所以不能公開。
一直到本(3/12-3/14)月開的第227期「易學按摩」才豁然開朗,原來我需要易經的加持,從「中孚」卦開始,然後依「小過」「謙」「履」等卦逐步展開,再搭配老子三寶的「慈、儉、不敢為天下先」,整個落實到教學與按摩的手法當中。透過這些古老的經典讓我看到更深、更廣、更周全、更完整的樣貌,然後可以用更簡單易懂的方式來表達,我特別把當時的體會化為「指月」兩字寫在白板上,但未加解釋,有細心的學員做了筆記,日後我必將詳述緣由。
現在我決心把「易學按摩/養生主靈性按摩」全書重新再寫過,手法功法不變,但心法會增加大量的篇幅,以完全符合當年設計時的初心。這不只是一套令按摩者與被按摩者都感到輕鬆舒服的按摩手法,它還是一套完整的靜心法門、它是「動中修定」的善巧、它是「讓愛流動」管道、它是「心靈成長」道途、它是朝向月亮的手指…….我終於可以繼續我三十年前未完城的「工作」了。
lingling.chen(雲南):是的,在自己這幾年的表演教學里也深有體會,正如老師文字分享,自己體系的形成不是技法的堆砌,好老師不是講好一門課,而是活出一門課,感謝世儒老師的創造與分享,一路伴隨著我作為一名教育者,生命傳播者的成長。感恩[合十]
蔡一零(吉隆坡):啊!改名了?!書出來了我要買!要親筆簽名!
林世儒:在易經的啟發下,手法、身法、功法全都沒變,但心法大躍進,成效連上數層樓,已經完全不在一個層次,所以從原本的「養生主靈性按摩」改名為「易學按摩」,這會更為貼切。
詩君(台北):世儒老師,謝謝你今天的文章分享,對我幫助很大,我接下來要認真思索的是:我對生命的信念與三觀(宇宙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如何化成我的課程主軸與核心。另一個很深的學習,是對生命與所有的發生保有耐性。如果你的書都可以等到三十年,等到那缺失的一角終於拼進生命的藍圖,那麼,我也可以多一點等待。上個星期你給了我兩個作業,我隔天就寫好一個關於個人經驗的心得,但是我不滿意。因為我看了我的語文老師新出的寫作書,裡面有很多寫小說的修辭技法,我想嘗試看看。我認為真正的學到,是要實際運用於生活中,所以一直未寄給你。但因為最近要準備不少演講也沒多餘的時間修改,而另一篇理論的部分,在看了你今天的文章之後,恐怕要等更久了。因為我希望我給你時,我已經能類化你教我的,並且能把心念與三觀形成我的教學及課程主軸。我猜,有些拼圖在你的易經課中會找到。很感謝您對我一直有期待,也常給我功課,這給了我很大的學習動力並且能保持持續精進的心。哈!我要立志成為大師,這樣才能享受被你按摩的殊榮啊!真的!真的!很感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