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靈成長路上「活在當下」一詞除了耳熟能詳之外,也被用爛了,於是開始有人不再說「當下,而」改稱「臨在」。「當下」也好,「臨在」也行,所有的字詞都只是為了表達與溝通的方便所約定成俗的,只要說者與聽者不會誤會其意思就行。當然也會有同一意義或現象或事物,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說法,反過來說同一個字詞,在不同的地方卻有不同甚至相反的意義,因此在閱讀或者理解不同體系的文獻與理論時,千萬別混合著用,到時候岳飛大戰張飛,那誤會可能就大了。
比如有一回在南方的城市和同學們一起用餐,聊著聊著就有人提到說:「老師,某人對你很『感冒』」。我很訝異的說:「我做了什麼或是說了什麼得罪他了」?旁邊的人哈哈大笑說:「感冒是他對你很有感覺,很感興趣,或很喜歡的意思」。我度時啞然,原來是我會錯意了,因為在台灣,當有人說對某人很「感冒」時,意思是我對某人很不滿。意義完全相反啊!
而在閱讀西方的心靈成長書籍也會有類似的困擾,比如有人說「動態靜心」,他指的可能是特定的Dynamic Meditation ,也可能是泛指動態式的靜心法門 active medidation 。也有因為翻譯的關係把靜心和冥想當成兩會事,其實就是Meditation 一詞的不同翻譯。反過來說當一個人提到「靜心」時,他可能在在說靜心的方法Meditation,也可能在說他在做靜心meditative。 還有靈蛇、拙火、亢達里尼、軍荼利等講的都是同一件事,Kundalini 。葛吉夫、戈祈福、古捷夫⋯⋯都同一個人Gurdjieff,只是因譯者不同變同一個人被誤以為是不同的幾個人。
曾經有個朋友在參加某個活動大受感動,於是寫了一篇文章來分享經驗,用了一些文學的手法來比喻和表達情感的波動和變化,我覺得文筆十分流暢,比諭極為生動與恰當,極為有效的幫助讀者瞭解她的喜悅心情。卻有人武斷的認為那是「第四道」理論中的「自由聯想」,不但沒有價值甚至有害。其實是不瞭解無意識的「自由聯想」,和有目標有目的的「自由聯想」,在不同領域裡,是兩個完全相反的意義。未能分辨場景與前因後果,那是錯把馮京當馬涼,完全是張飛打岳飛的荒謬。光是見到黑影就開槍,誤解也誤用了專有名詞,不可不慎啊。
溝通的困難和誤解無所不在,特別只是閱讀而沒有實際的體驗,往往會望文生義,其實和原旨大異其趣。在我深入研究「LET領導者效能訓練」和「PET父母效能訓練」,這兩個「戈登溝通模式」課程時,更是感觸良多。溝通時破壞性的「你訊息」 You-Message 往往會被誤認為建設性的「我訊息」 I-Message 。即使是許多已經上過工作坊,聽過老師講解並實際練習的學員,依舊有六七成的人還是兩者傻傻分不清。難怪會學習無效應用無功,更不必說那些只看書的而沒有實際體驗的讀者了。
大量閱讀多方請教是好事,但前題是掏空自己,聽聽別人和我們相異的觀點,特別是和不同領域與不同體系的人在分享經驗時,可能是用同樣的字詞,卻有不同甚至相反的定義;同樣的意義卻用不同的字詞來表達。這也是「外在考量」的一個小範疇。
為了避免自以為是和誤解,所以當我聽到某些字詞的時候,我會試圖去了解對方的定義及出處,確定我們說的是相同或是相異之事。當然也增廣了我的見聞,也不再一詞一義,於是我的心胸、見解、觀念、與世界相對就客觀與開闊多了。我常提醒自己,放下己見,停止判斷和對號入坐,仔細聆聽,瞭解別人的話意。當「我」不在,你的話我自然就會聽懂了。
2019.03.21 10: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