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問我說:「你每天不是在教室,就是在前往教室的飛機上,這樣馬不停蹄的到處授課都不休息,難道不累嗎?」我都回答說:「這是我對自己的一種鍛練,是為了讓自己的意識能夠處在一種比較高的狀態,這種狀態讓我不會胡思亂想,不會無聊,不會追劇刷屏,而是把時間放在更有積極意義的事物上,感覺自己更有力量,對自己更滿意,更在當下。」
這樣做產生了一個意外的收穫,原本不管我如何努力閱讀與理解,卻始終看不懂的《易經》突然看懂了,覺得超級有趣,並可應用在生活、工作與修行等方方面面上,開啟了我把所有課程開始用《易經》的道理,來指引與講解的契機,讓學習變得更加簡單而深入。
透過高強度的工作,收攝心思,專注於當下正在做的事情上,該工作時全心投入工作,應休息時全然的休息,越來越純粹,就沒有彼此混淆和相互干擾的困擾。
有一年春節我為姊姊們準備欣賞黃梅調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被劇情和唱腔感動了,我的皇后(注意力的情感部份)愛上了黃梅調。你知道誰都擋不住皇后的熱情的,於是大量反覆的聽和跟唱,國王(注意力的理智部份)也就無法閒著,開始研究起唱腔來了,為什麼唱黃梅調時的聲音和一般唱歌會很不一樣?那種特殊的韻味是怎麼來的?經過反覆多次的觀察、嘗試、練習和調整之後發現,除了發聲用力的部位不同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嘴形,演唱者都有著相同帶笑的嘴。
研究唱腔最後不免找到「百戲之母」的崑曲,唱腔之美做功之細和理論之精無出其右者,唱時每個字都要特別講就,必需從「字首、字腹、字尾」一氣呵成平滑度過,開始、過程、結尾,從頭到尾整個過程絕不含糊,而我們總是一張嘴就到了字尾,少了過程沒有字腹,就缺了細節失去了那份美感。因此要如何能夠做到「快而不亂、慢而不斷」,那是需要在整個過程當中,時時刻刻都帶著既放鬆又高度專注的注意力,才能夠綿綿不斷如水磨般的細膩與精緻。回頭看黃梅調也是如此,因此我在聲音的學習上獲得了一個大進展。
同時我也把這個研究心得應用在「易學律動/神聖舞蹈」的教學上,帶來了極為豐碩的成果。一般的反應是覺得自己的聲音更渾厚、有共鳴、更好聽、更開心愉悅與自信,還有一位學員打破了六十多年來的慣性(從來不曾單獨出門),獨自一人上山去住了一週,就在山上練習唱歌發音,覺得極度的開心與自信。
我再進一步把這成果應用在心靈成長上。我自問是不是太注意結果而忽略了過程呢?答案是肯定的。於是我把唱腔研究與練習嘗試的經驗套過來用,改變需要有過程,這事是急不來的,必需慢慢調整,不要想一步到位。我從注意力鍛練起,要求自己每天花五分鐘只做一件事:「正坐」。鍛練自己的頭腦全心全意在當下以及身體的中正安舒,目標是每次三十分鐘,一個月下來注意力和意志力還有執行力都大幅度的提升了,感覺更有力量和信心,做事更有效率,擁有了更多的空閒時間和精力。為此我還辦了為期一年的網路課程「記得喝水與正坐」,每天和幾百位網友打卡記錄經驗與心得。
在嘗過「一心一境」專注的好處,越發不願意胡思亂想做些無意義的事,於是就為多出來的時間和精力安排了需要專注力的事情做,我開始學閱讀,然候學鋼琴,越精進越專注就越有時間,又再加上練書法。每一項都需要主動的注意力(國王)專注於過程,「心流」產生了,人越來越多時間在當下,時間似乎停頓了,每天不會無聊,只是覺得24小時不夠用。前天Halima說我「靠此維持內在的青春不老」,還真說對了,專注讓我不知老之將至,試試看唄,把注意力完全放在現在正在做的事情上,秉持「傾宇宙之力,活在眼前一瞬」的原則,相信不久之後,你必然會與我同感。
2019.01.15 08: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