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外在考量的開始 (202) / 林世儒



葛吉夫提過有七種障礙使人不能清醒過來,分別是:認同、內在顧慮、想像、說謊、表達負面情緒、說話太多、肌肉緊張。透過「易學律動/神聖舞蹈」和「易學按摩/養生主靈性按摩」等課程,就是要看清並穿越這些障礙,獲得真正的清醒,活在當下,記得自己。為此我們持續的在自己身上工作,力求不再昏睡。而這七個障礙千萬不可望文生義,其意義可能和我們所想的相反,因為在本體系中很多專有名詞是平常的用語,卻有它獨特的定義,如果沒弄清楚,常常會誤解原意。

比如:「內在顧慮」就是與他人認同。它是一種不斷地煩惱別人會怎麼評論「我」、是否公平的對待「我」、是否器重「我」等等的狀態。「內在顧慮」在每一個人的生命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但是,對於某些人來說,卻成為一種固執不移的觀念。所有他們的生活都充滿了顧慮—亦即煩惱、懷疑和猜疑—再也容不下其他的東西了。~摘自《人可能進化的心理學》

而和「內在顧慮」相反的是「外在考量」(目前都翻成外在顧慮,更容易誤解),它建基在與「內在顧慮」完全相反的人際關係上,它是去瞭解與適應別人的需求、品味、習慣和偏見等等,藉由「外在考量」使別人及自己的生活都好過一點,因此「外在考量」除了「覺知、活在當下」與「記得自己」之外,還需要一股強大的自制能力。

Thomas Gordon在「LET 領導者效能訓練」「PET 父母效能訓練」這兩個課程中,提出「積極聆聽」的技巧,我在近三十年的仔細研究與實踐中發現,它非常適合做為「外在考量」的基本鍛練。要有「外在考量」必需具備「同理心」,而真正有效的「積極聆聽」正是內在
「同理心」的外在呈現。要能「同理」他人,就必需停止「想像」和「內在顧慮」,適切的「積極聆聽」則不可「說話太多」與「肌肉緊張」,更必須要能夠「不表達負面情感」。

其實這已是進入「第二線的工作」範疇內的基本功夫了。

今天收到正彥發來三月七日在上海「PET與易學按摩」的沙龍文宣,我很高興能和PET父母效能訓練課程的中國區督導微微辣老師一起主講,她是被譽為最接地氣的PET講師,更訓練並帶領的數百位PET教師退廣著親子教育。她在廣州和上海都上過多次的「易學按摩」,擁有極為豐富的經驗。當晚我們將一起分享PET、易學按摩的經驗心得。還有更重要的探討如何借此增進心靈成長的質量,從「自私與只為自己」,努力去掉「內在顧慮」不再內耗的「第一線工作」,逐漸進入進階功夫學習「為團體與放下自我」,提升「外在考量」為人著想的「第二線工作」。我熱切的期待著這難得且有意義的聚會。

2019.03.01 11:08:32


點我查閱:、或更多精采的影片欣賞


(共 52 人瀏覽,本日 1 人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