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應只是變老,它渴望優化與成長」。當我們停下學習的心,和持續前進的腳步,生活開始一成不變,不再接觸與應用新的事物,那就真的老了。比如有人至今仍然不會用電視遙控器,更不用說智能手機,至於各種方便的App那更是天方夜譚。是什麼限制了人的成長?是什麼阻礙了人的進展?我想最主要的是人的信念和心態。也就是我們以前所說的「固定思維模式」,我就是沒天賦、我能力有限、我肯定學不會⋯⋯,當然我們一定會兑現這個諾言,透過抗拒學習與改變來證明自己是對的,無法再學會任何新事物了。
在生命成長的過程中,除非天生肢體嚴重殘障,不然每個人都能學會兩件超級困難的事,其他的學習,相對而言就輕鬆容易多了。是哪兩件事呢?「走路」和「說話」。也許我們已經忘記當時是花了多少的時間,犯過多少錯誤,跌過多少跤,口齒不清,文法嚴重錯誤,但終究可以順利行走,開口與人溝通。若非如此,我們至今仍像個植物人,啥事都做不了,凡事都需有人幫忙服侍才能生存。
看看牙牙學語的幼兒,媽媽不厭其煩的教導,他從不倦怠的練習,從不曾覺得自己講得不對或不好,也不擔心被笑話,沒有擔心從無焦慮,更不會自責與推諉,只是全心全意的模仿與學習。我們曾經有這麼好的「成長性思維模式」,所以學習快速。而根據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的研究,在幼兒園時期沒個小孩都是這樣的健康心態,但進入小學之後,每年以10%人數的速度轉變,到了三年級只剩不到五成多的學生還擁有「成長性的思維」,接下來就快速滑落了,到小學畢業還擁有健康的學習心態的人就寥寥無幾了。
我們曾經擁有的美好質量就這麼一去不回了嗎?這三十年來在「易學律動/神聖舞蹈」和「易學按摩/養生主靈性按摩」這兩個工作坊中,和數千位學員一起工作過,從教學中發現這成長性的思維和能力是可以喚回的。只要有一個安全的環境,一個沒有批評、沒有指責、沒有分析、充滿支持、接納與鼓勵的地方,人就會逐漸脫掉盔甲,去掉內心沒有必要的自我防衛,開始去嘗試,像幼兒一樣不斷的在錯誤中調整,自行找到正確有效的解決之道,並形成自己能力的一部份,隨著成功的經驗,對自己開始有了自信,對於接觸與學習新事物不再排斥,甚至產生了樂趣,相信只要給我足夠的時間,我一定能夠學會並掌握新的技能。
「老狗變不出新把戲」,當我們心態變了,勇於面對新事物,敢於從犯錯中學習,能夠給自己更多時間和更大的空間去嘗試,生命又回到快速成長的階段。這麼多年我才明白這個道理。當我心態改變了,發現我的身體也減緩了變老的速度,而心理年齡則開始逆生長,恢復年輕時的樂觀、活力、相信自己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有許多事物正等待著我去探索與拓展。
易經的最後兩卦是已完成的「既濟」和尚待努力的「未濟」,最後的「未濟」尚未完成,提示著我們還有成長的空間和可能,這正是近幾年來教育界最熱門的「成長性思維」,Dweck博士所說的神奇「Not Yet」還沒好。保持易經「生生不息」的理念,「未濟」的精神,「Not Yet」的觀點,必然讓我們不再只是變老,而是活到老學到老,持續的優化自己,不斷地成長,讓生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和樂趣。因此不管身體的年紀有多少,在心態上與生命裡我依舊年輕。
2019.03.28 13: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