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就是愛 / 林世儒
我的一個學員,她對她的小孩非常好,會盡量滿足她小孩的需求,她的小孩大概小學三年級,跟同學比起來她的小孩要什麽就有什麽,可是她的小孩那次跟她說:媽媽,你不愛我。她覺得很困惑,為什麽,你想要什麽我就給你什麽,別人沒手機你就有手機,別人沒有iPad,你就有iPad……但是小孩卻抱怨媽媽不愛她,
每跳一支舞,就好像第一次,也像是最後一次。旭日東昇,音樂奏起。節拍如同鼓擊,律動猶如詩歌。夕陽西下,樂曲落幕。當下有意識,就夠了……..精準的動作不敵那形如槁木般輕盈的身軀,俐落的舞步不敵那炯炯有神散發光采的眼睛。
世儒老師這次還開玩笑的對我說:「你以前總是對我的教學方式很有意見!」哈,但這三天的我只是逆來順受, 對於老師的指令完全不掙扎、不抗拒,全然臣服於老師的教導,也就真的做到老子所說的「不敢為天下先。」
好喜歡第一段的旋律,優雅又溫柔(正是我想要的),然後第二、三段快與慢的節奏替換,正是敲醒我從柔美旋律中醒來呀~,如此重覆著,誏我不得不提高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做當下正在做的動作。
覺察到這些,我聽從世儒老師的建議,少一些努力,學會「不做」,我讓一切都只是流經我,可以優雅的重新開始,在當下享受與你共處的點點滴滴,不管我是美的,還是不美的,不管動作是標準的,還是不標準的,不管誰在看著我,我都只是和你在一起,和我自己在一起,經驗你,因為只有在當下才可以與你和諧共處,我調整自己,開始可以慢慢享受與你共處的時光。而我越是可以放下「努力」,越是能在當下,也越能體驗到內心無條件的喜悅。
一早在臉書看到的第一篇文章,就是這篇馬來西亞學員英倫的分享。非常棒!學以致用,脫離「昏睡」進入「清醒」,從而具有與常人不同的品質了,真正的愛與關懷不再是理論與技巧,它就在舉手投足間自然流露,從「Doing」進入「Being」層次 。這正是提升是狀態活在當下「記得自已」的根基。
我知道神聖舞蹈不同的音樂配不同的舞蹈,除非老師另有說明。啊!全班近20人都錯了,我在心裡狂喊:「你們有沒有知道自己跳的是哪支舞啊?!」,並且很擔心地看著林老師怎麼處理這個問題。
這「冬至一陽生」的動力就是最底下的陽爻,而這陽爻和它上面的兩根陰爻形成了「☳震卦」。後天八卦中說:「帝出乎震☳」,也就是所有變化與成長的動能都來自於「震卦☳」(雷、震動、能量)。愛因斯坦說過的一句名言:「萬物皆『振動』(Everything in life is「vibration」)」,現代科學也證實這一點,而在心靈成長領域更是強調這一點,但我們關心過,或試圖了解過「震動」嗎?
羅密歐在化妝舞會上看到茱麗葉時,吟遊詩人正唱著:「What is a youth? Impetuous fire. 青春是什麼?浮躁不安的烈火…….」這烈火焚身,忘卻生死之感就是咸,全然的當下,身體、頭腦、甚至連靈魂都深刻的有感,這才是真正的臨在。難怪曾有位嚴謹苦修不理眾人與世事的門徒問大師說:「活在當下是甚麼感覺?如何才能成道?」大師反問:「你談過戀愛嗎?」
我頓時頗為好奇,前後連忙問林老師具體怎麽解,但沒收到回覆。自己去查了咸卦的卦詞,卻還是不明就里,只好把這念頭放下。過了幾天,林老師又寫了一篇文章《咸:止而悅的 Running Seagull》,發給我看。有了這篇文章,再細品這句爻辭: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頓時有了感覺。首先,太極中要做到的就是……
這只是「咸卦」在Running Seagull這支舞蹈上的小應用,但還沒完,還有更多的卦德的卦義尚未驗證。「咸,感也。」運動/本能中心的感覺、情感中心的感受、理智中心的感知、本能中心國王的感應,要全部有感(咸)才行。而且不但要對自己有感,還要對團體有感,這是「主動注意力」的擴展與延伸,但要等下周上課時才能做深入的說明與練習,唯有讓理論與實務結合在一起「知行合一」,才是「易學律動」所要達成的目標之一。
養生主靈性按摩(2020年更名為易學按摩)出現了,對以前的我,它可能是無效的按摩,作「起毛」。可是它讓我多年的打坐姿勢改變了,雙盤時腰直了,氣更順了,自然地腹式呼吸。已前學太極時的虛實頂勁、含胸拔背、鬆腰坐胯和沉肩墜肘,都變得有意義多了。甚至更明瞭南傳佛法中的「動中禪」,讓意識更容易回到身體中、呼吸中,而不在煩惱中、思想中。當下的感覺愈發明顯。當我經歷「貓爬」、「骨盆運動」、「游刃有餘」的練習之後,我發現以前怎麼都是用讓自己不舒服的姿勢在生活。
當人能夠順應天道,放下自身的意圖,無論做什麼,都會成為一個天地的通道,自然朝向自利利他的方向發展。而世儒這套手法,初衷是為了練習動中靜心,然而接受者也在這樣寧靜無我的品質中,深深被療癒。我也終於明白為何海寧格大師會如此推崇這套手法。
如今是越朗讀越有樂趣,排好了計畫繼續朗讀後面的《人可能的心理學》、《自我觀察》、《人的形貌》、《了解自己》等。這些書籍對於想要「工作自己(修行)」的人來說,是非常棒的工具書,值得手握一本時時捧讀與驗證,可說是通往最終目的地的高精密導航地圖,和駕駛技巧訓練手冊,非常鼓勵有心於提升個人生命素質的朋友們詳加閱讀與實踐。
意外的收穫是透過咸卦,連太極拳的落跨、開跨、轉腰等許多人練好幾年都說不清楚,練不出來的動作,也一下子迎刃而解。只要跟著易理做動作,身體就能自然的落胯、開胯、轉腰。
七天神舞歸來,身體像經歷了大手術,就像之前做深入的家排療愈個案時的感覺一樣,身體很疲勞,有些東西在抽離,對身體的感覺變得更細緻敏銳,明顯感到人靜下來。回來遇上幾件突發事件,自己吃驚的發現變得波瀾不驚,不像過去那麼多的擔心和焦慮,修電腦時丟失了兩個多G的照片,頭腦說這事應該生氣,可發現沒有神馬憤怒的情緒,自己都覺得頭腦好戲劇。慣常的遇事焦慮反應明顯少了。在前幾天的課堂上還時時看到自己面對動作難度的焦慮完全和生活中自己遇事的模式相仿,課程回來能量一直在身上運作,生活中開始有了變化,看到自己說話的方式,做事中的感覺的確有更多的靜定與喜悅。
當再給夥伴按摩時,帶著輕柔、感謝、呵護,與她的呼吸一點點去磨合,看著她的呼吸從不規律到有節奏的起伏,從急促到舒緩,那種喜悅和滿足就這樣在心底漾開,按摩結束的時候,不但沒有感覺到累,反而異常的輕鬆、安靜。按摩者比被按摩者更爽的體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這三天的「易學按摩」,後勁還是很強啊!理智、情感、身體三個中心都獲得滋養,收穫非常豐富。在世儒、Misherr 老師的講解與帶領下,《易經》不再是高冷的知識,而是融入實體經驗的智慧,也再度開啟了我對《易經》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