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青:耳順之年而立之心 (219) / 林世儒

一位十三歲的小男孩寫信給提出「成長型思維」理論的Dweck博士,他說:「親愛的德威克教授,我明白妳的文章有扎實的科學根據,所以我決定要將之付諸實踐,我在學校功課上及和家人的關係上,還有與同學的相處上,都有長足的進展,我現在才明白,過去的我是多麼的浪費生命」。這是Dweck在TED演講時所提到的實例,讓我心有所感。

努力:創造額外的衝擊 (220) / 林世儒

事情只要有個開端,接下來就順利多了,就像靜止的車子,我們費了好大的力氣仍推他不動,只要多費把勁,讓它稍微移動一下,然後借力使力,就越來越輕鬆,當它的輪子順滾動起來,我們甚至可以不用推它,它就可以載著我們移動,…

進展: 說的再好也不如做到 (221) / 林世儒

對於新學員我很少讓他們看到這殘酷的實相,因為「我們一直活在自己的幻象中,並自我感覺良好」,驟然打破是令人難以接受的。所以剛開始我都只是鼓勵她們用心練習,打破慣性,待時機成熟再引導他們看清自己的實相,進入更深一層的學習與成長。….

會意:當「我」不在,就聽懂了 (222) / 林世儒

有一回在南方的城市和同學們一起用餐,聊著聊著就有人提到說:「老師,某人對你很『感冒』」。我很訝異的說:「我做了什麼或是說了什麼得罪他了」?旁邊的人哈哈大笑說:「感冒是他對你很有感覺,很感興趣,或很喜歡的意思」。我度時啞然,原來是我會錯意了,因為在台灣,當有人說對某人很「感冒」時,意思是我對某人很不滿。意義完全相反啊!….

培養:從厭惡到喜愛 (223) / 林世儒

從進小學開始,求學中最討厭的有三件事,一是寫字、二是背書、三是作文。這三樣都讓我吃盡苦頭,被老師打罵是常有之事,從來不曾準時繳交作業,因為我極度抗拒寫字,為了表達無言的抗議,我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