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021 信仰:生活是唯一的真神 / 林世儒

生命不應只是變老,而是必須成長。我始終深信「人在安全的環境之下,會自己朝著正向發展」。
您好,我是林世儒,歡迎收聽【示如在現】《成為自己活在當下》,與您分享我所讀過的書,遇過的人,以及做過的事。讓我們一起探索生命的課題與心靈的渴望,願每個人都能夠活出自己的天性,打造出讓自己滿意的人生。


今天我要回應上海的聽友方園的提問,她說:老師,我最近遇到很多朋友,她們學習了很多靈性課程,課上很投入,感覺收獲很大。而一旦回到生活裡,面對真實的困境,卻始終裹足不前,不知道該怎麽邁出第一步。即使試著把課程中的所學進行練習,也感覺離開老師就效果甚微,於是最終難以堅持。看到她們的痛苦,我感覺很心疼。卻又無法將自己的身體經驗體會與之交流。記得葛吉夫在離開修道院時,被贈予的最後一句話也是「回到生活,你的考驗才剛剛開始」。能否請老師講一講有關這方面的事情,希望以您的分享幫助到更多有這類困惑的夥伴。

這是大多數人的困擾,幾乎每個走在學習與成長路上的人,或多或少都要經歷過這麼一段。我還記得當時在學習PET父母效能訓練時,當時老師Ralph就有提到,一個新的技巧或方法,大約要經常練習半年到一年之後,才能要能夠順利的純熟應用。而實際上我們大概只會在學習後的第一周會經常使用,第二周就用得少些,第三周就快忘了,到了第二個月幾乎是已經沒這回事了。這是人的慣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機械性之一。

教室可以說是一個實驗室,環境安全而且變數少,所有的練習都是可以調控的,大家可以安全又安心的練習,又有同學們的善意與支持,再加上老師的指導,許多有利的因素疊加在一起,因此不管是學習新的事物,或是各種練習,都會覺得十分投入,而且效果很棒,收穫很大。但是一旦回到現實生活,所有的一切都不在控制之中,不但反應和結果與預期相距甚遠,甚至還有可能相反,大部分的時候是遇到挫折多過成功的經驗,當然就更加的難以堅持下去。

三十年前我在接受PET父母效能訓練講師訓之前,就已經接受過兩次的「同理心」訓練,以及研讀了人本心理學大師卡爾.羅傑斯博士的著作「成為一個人」。即便這和課程中最主要的兩項技巧「積極聆聽」和「我訊息」,有高度的雷同,但我還是需要每天「刻意練習」了一年多之後,才勉強的在與人溝通時能夠順利的使用。而且我還發現與不熟悉的人用得還不錯,如果是熟人就會差一點,萬一溝通的是家人或是親密的朋友,那就完全使不上,因為會落回舊的溝通模式與慣性,特別是自己有情緒時,甚麼技巧與方法全都忘了,先發頓脾氣,把人罵過一遍再說。

多次的經驗之後我深刻的了解到,不管我把技巧與方法練得多麼純熟,只要一有情緒就忘得一乾二淨,整個人就完全被情緒淹,只能機械性的依照舊有慣性反應,雖然情緒過後感到後悔遺憾,當時為什麼沒有使用上課學來的的方式去處理呢,但已經來不及了。這個體會讓我從心理學了解別人的學習,轉向了改變自己的靜心修練,也就是相當於傳統意義上的修行。

我先後和幾位負責訓練我的老師討論過,我想要教的是真正能夠根本解決自己內在慣性的方法,能夠成為自己的頭腦、情感和身體的主人的方法。所以這些基於管理學或心理學的理論技巧,我還是會認真學習,但不想再教了。我特別記得的LET領導者效能訓練,講師訓練課程的老師Peter對我說話:「是的,最後的關鍵在個人自我情緒的控制,但是大多數人在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的情況下,理論、技巧、與方法,是他們最容易的入手之處,必須經過一長段時間之後,才會發現你所說的問題,因此鼓勵你還是繼續教學。」

我在課堂上幾次超級優異的表現,讓他對我寄以高度的厚望,記得在LET領導效能訓練講師訓結業時,他要求所有受訓的講師們,必須先再次完整的上過一次我開的課程之後,才能夠正式公開對外授課。不過我很對不起老師的厚愛,結訓後不到半年,我就決心只教能夠有效改變自己的靜心類課程,幾年下來我發現不同的階段需要不同的靜心技巧,而最有效且適合各個階段的法門就是「神聖舞蹈」,因此疫情之前,我每年要在兩岸和馬來西亞等地,舉辦三四十期的「易學律動」工作坊。

跟著我學習多年的學員都很清楚,我的教學重點不是「舞蹈」,那只是外在的形式,雖然我教得超級仔細,並且會解說少有人知的動作細節,幫助舞者可以輕鬆優雅地的跳出精準動作來。但我的目的是藉由這個深入的學習過程,鍛鍊出舞者擁有高度的意識狀態,能夠知道自己當下的處境,並找出最佳的應對方式,還有不受影響的意志力,不再被自己或別人的情緒帶走,即使是在極度的情緒之下,依舊能夠讓事情朝著既定的方向進行。

當然這是十分不容易的能力,需要長期的鍛鍊才能做到。所以我才會在課堂上有一些看起來和舞蹈無關的嚴格要求,比如走路、關門、放東西時,不能發出聲音,臉上不要有表情和還有眼球不可以移動等等,而這些都是和意識的提升與意志的增強有著密切的關聯,都是有效改變自己的基本功。還有在每天生活中「喝水」的時刻做「記得喝水」的練習,起床或睡前的「易學正坐」,甚至還有雙臂平舉三十分鐘的「是與否的掙扎」練習,特別用來增強意志力的進階鍛鍊。這些都是融入在日常生活的中關鍵練習,一般而言只要做上一周之後,無論是在體態或心態上就會有明顯的改變效果,並可逐漸增加了內在不被改變的力量和行動力。

就像方圓提問的留言裡所提到的,他說:「現在日常在工作自己過程中,越來越發現世儒老師教的東西有用。比如自我『觀察能力』加強之後,當看到自己越來越多的自動化行動、思想或者情緒的反應,『停』下來的功夫就特別有用,能一次次把自己從機械化反應中拉出來。還有當做了一段時間練習,發現失敗了或者錯了,『優雅地重新開始』這功夫就很有用。『謙』與『慈』,接納自己當下做不到,謙卑地接受引領,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輕盈,容易更快更投入地繼續下去。」

而以上方園所說的都是一種面對事情的態度與能力。這些都是從日常生活中練出來的能力,大都是在課堂上不斷地被對要求與鍛鍊到某一個程度,然後繼續在落實到日常生活中而獲得的。但最基本與關鍵有效練習的原則,就是在日常的走路、喝水、吃飯和拿東西時,帶著注意力和感覺去坐,並且用小的力氣去完成相同的動作就行了。如果說我在覺知、意識、與意志等各方面的能力有比學員高,那麼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我能夠把日常生活走路、吃飯、拿放東西等等活動,用來鍛鍊自己心智和能力而已。

透過生活來鍛鍊自己工作自己是我的法門,因此全心投入生活就成了我的信仰,生活就是我唯一的真神。我的學習與成長的成果,主要都是從生活中的鍛鍊所得來,所以我也將獲得的成果獻給生活。我確信要有真正的成長與改變,關鍵不在於學習多麼深奧的理論,或是多麼特別有效的方法,而是要鍛鍊出夠強大的內在的力量,擁有不被影響不被理論技巧所用,而是反過來能夠駕馭它們的能力,這樣才能算是功夫到家了。而功夫和力量都是在生活中練出來的,只有有意願的人,帶著意識與意志去經常練習才會擁有。

只是很可惜,在大多數的心靈成長課程裡,不受影響和意志力的鍛鍊並不受到重視,其中一個原因是這些鍛練太無聊了,又不受到學員們得歡迎,自然就很少有這方面的內容。而有因緣知道重要性的人,卻大都沒有足夠的意志力去鍛鍊,那要怎麼辦呢?最簡單容易的方式就是找一位意志力較高的人為伴,或是加入有較高意識與意志的人所帶領的團體。然後以他的意志為意志,一段時間之後,意志力自然就會提升,而功夫必須要練到可以依靠自己內在的力量,能夠自律為止。在擁有這樣的意識與意志之後,就會發現以往所學的各種理論技巧自然會融會貫通,不但可以輕鬆上手,甚至還可以相互啟發,而發現自己擁有一些獨特的觀點,並應用於生活之中。

不管我們在心靈成長的課程裡學到了什麼,最終都還是要回到生活裡去應用與驗證。葛吉夫大師在離開修道院時,被贈予的最後一句話也是「回到生活,你的考驗才剛剛開始」。而在生活中的應用難度絕對大於課堂中的數十倍,有這樣的心理準備,我們才能更有耐心和毅力的逐漸去克服與適應,並在生活裡持續的精進。最終讓生活成為我們的道場、道友、老師與真神。


感謝您的收聽,下次的主題是「P022 讚嘆:感謝存在的安排」,海寧格大師曾說:「無論我們是在凝聚中順著走下去,還是轉而找出一個新的方向,這都是一種引導——因為我們總是被偉大心靈的力量帶領著」。下集節目與你分享「被偉大心靈的力量帶領著」的奇妙經驗,歡迎繼續收聽。

如果您喜歡本節目,請訂閱並分享給周遭的朋友,歡迎留言評論,我會根據您的意見來改進節目的內容與品質。期待在每個星期二和星期六早上六點,在各大Podcast平台,與您一起追尋《成為自己活在當下》。每周兩次與你分享。


方園:老師今日的節目說得太好了,把我心底那些親身體驗過卻不知道如何表達的東西說得清楚明白,相信對我的朋友,以及廣大有同樣經歷的夥伴都特別有幫助。
回想過去跟老師學習的經歷,實在太幸運了!能在您的指導與幫助下,體驗意願與意志力的鍛鍊過程,特別是熬過最困難的開始階段。等它們如今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例如每日正坐、喝水,行動坐臥不發出聲音,用最小的力量做等等),才品嘗出它們對我心靈成長帶來的不可逆轉的助益。

方園:老师这篇音频真的太棒了。表达清晰准确,干货满满且很有深度。
老师文末所讲「生活是唯一的真神」,这些年来才会慢慢地有所感悟。
在日常生活的行动坐卧里时刻带着注意力,记得用易学正坐、喝水、洗碗、开关门、爬楼梯等机会坚持锻炼自己,内在就像慢慢生出了另一个有力量、有韧劲、有意志力的自己。
在负面情绪来临之际,与当下的真实待在一起,把自己从痛苦的漩涡中再次拽回来——对生活下这样的工夫,然后发现,生活其实一直善待关照着自己。
现在的我,看着天是蓝色的,日光是明亮的,心情是平稳愉悦的,日子是好好持续的。


請點選以下任一Podcast平台訂閱,有新節目上架,會第一時間推播給你,絕不會錯過:
Apple PodcastKKBOXSpotifySoundOn網易雲音樂


點我查閱:、或更多精采的影片欣賞

(共 296 人瀏覽,本日 1 人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