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臨:超級有感攬雀尾 / 林世儒


大陸的學員浩然看了我寫的《落跨轉腰澤山咸》談到咸卦在神聖舞蹈與太極拳的應用,發訊息問我有沒有更具體的講解,幾天後我又寫了一篇 《咸:止而悅的 Running Seagull》,於是他參考這兩篇文章,並依據爻辭自行研究揣摩應用在太極拳上,並寫了一篇名為《澤山咸䷞與太極拳》的感悟,並希望我更進一步的說明上三爻與關節的對應關係。

看了他的文章我是非常開心的,真正有效的學習就是要「有疑」,並且自己主動去找答案「解疑」,真的還有不懂之處此時再問,這樣才能夠學得深入,而不是把老師說的記下來全部存檔了事。《禮記》<學記>:「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這段文章說得好,浩然這樣的學習態度與方式是值得再寫一篇文章仔細回覆的。

澤山咸䷞,上卦為兌、為澤、為悅、為少女;下卦為艮、為山、為止、為少男。從卦象看少男遇到少女,一時驚為天人心生愛慕,甘拜石榴裙下,把少女捧上了天。女上男下,澤在上而山在下。現實生活中不正是如此嗎?哪個青春少年不急著長大而顯得不可一世的趾高氣昂,彷彿這個世界他是最偉大的那座山,而一旦看到了心儀的美少女,心生愛慕之下自然就自願矮了一大截,百般追求,不就是卦象中山頂上的小湖(澤)嗎?在高的山也矮於山頂的小湖。羅密歐遇到茱麗葉,木頭工具人也會變成多愁善感的文青,頓時唱歌寫詩樣樣全通,甚至勇氣大增,必要時不惜生死相與,這可不是一般的「有感」而已。「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啊!

所以《彖》曰:「咸,感也」。超級有感。莊子說:「周、遍、咸三者,異名同實,其指一也。」《說文》:「咸,皆也,悉也。」從這些古文我們知道「咸」有全部、全然和感覺、感知、感受、感應等等的意義。羅密歐在化妝舞會上看到茱麗葉時,吟遊詩人正唱著:「What is a youth? Impetuous fire. 青春是什麼?浮躁不安的烈火…….」這烈火焚身,忘卻生死之感就是咸,全然的當下,身體、頭腦、甚至連靈魂都深刻的有感,這才是真正的臨在。難怪曾有位嚴謹苦修不理眾人與世事的門徒問大師說:「活在當下是甚麼感覺?如何才能成道?」大師反問:「你談過戀愛嗎?」他說:「做功夫都來不及了,更何況男女情愛有礙修行。」大師哈哈大笑說:「如果你不曾戀愛過,那就不可能經驗道當下,就更別說成道了。」

「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無論是應用在「神聖舞蹈」或是「太極拳」,下盤穩固而上盤放鬆不用力是必然的(止而說,男下女),保持這樣才能通達順暢(是以亨利貞),要特別注意「取女吉也。」女者,陰也、柔也、受也。要超級有感的「咸」其主要關鍵在「用柔」(取女吉)。無論練拳或習舞都要保持全身放鬆不用力,具有接受性並成為被動的,敏銳的感知到內在的能量,並順從的接受它來推動我們的肢體,以完成「律動」或是「太極拳」應有的動作。只要用力或用剛、用腦則馬上就會無感,所以需要用柔、放下與無為才會有感(咸)。未來有機會講覺知與臨在的卦時,就會發現初步的前兩個階段都是要「咸臨」,超級有感的臨在。「用柔」是必需要好好的下功夫琢磨與體會的。

「用柔」肌肉放鬆不用力才會有感,此時把咸卦六爻對應上「拇(腳板與足踝、手腕)、腓(小腿與膝、肘)、股(大腿與骻、肩關節)、憧憧(心、軀幹、腰關節)、脢(後背、頸與頸關節C7大椎)、輔頰舌(頭臉部,頸關節C1)」。越是能夠「用柔」不用力就會對身體的這六個部位與六個主要關節有感覺,分別知道它們是鬆緊、移動的速度、力道大小,轉動幅度…….,這是基本功,做到之後就可以進一步的應用了。

咸卦下三爻形成艮卦,剛好和咸卦一樣是《易經》六十四卦中唯二兩卦是用人身取象的,咸艮兩卦搭在一起正好可應用在太極拳、按摩以及神聖舞蹈中而產生奇妙的效果。《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卦所說的止,是在應當停止的時候停止,應當行動的時候行動,動靜不失時機,前途必然光明。應用在「神聖舞蹈」或是「太極拳」剛好對應了「拇(腳板與足踝、手腕)、腓(小腿與膝、肘)、股(大腿與骻、肩關節)、註:艮卦為限(腰骻關節)」。我們要對腿部的踝膝骻這三個關節有感,並且知道練拳與習舞時,何時該動哪個關節,何時停止移動,知與行搭配此時落跨、開跨、轉腰就會自然完成,不但輕鬆省力膝蓋不受傷,而且還會心生喜悅的享受這整個過程。

比如太極拳中最基本與最重要招式「攬雀尾」的「棚履擠按」,腿要由馬步轉成弓步,弓步轉成馬步,多少英雄豪傑練習時因用力不當,傷了膝蓋而鍛羽而歸,而從此不再練拳真是可惜。如果我們能「用柔」而對於踝膝骻這三個關節有感,接下來「棚」由馬步轉成弓步時,前腳輕輕落地後,感覺後腳拇指(咸其拇)並發力推向大地,只要此時其他部位放鬆不用力,來自地面的能量就會沿著腳拇指(咸其拇)腳板,小腿膝蓋(咸其腓),大腿與骻關節(咸其股)來到骨盤(丹田),只要我們放鬆腹腰部,上半身自然就會轉向前腿。記得要(艮其趾)足部要定住不動,隨著後腿的推力,前腳的足踝會小角度的移動到小腿骨與地板垂直,此時(艮其腓)小腿和膝蓋都不要再移動,此時只剩骻關節能動,所以當後腿來的能量繼續向前推進時,就骻關節就自然會彎曲落骻了。「履擠按」也是相同的道理,只是要注意的地方要多一些,在此就不再贅述,實在不明白再留言問我吧!

至於上三爻形成的兌卦,有喜悅之象。記得尚在咸卦裡,要持續用柔而不變,一切隨順內在的能量和腰骻來的力量所引動,自然會順利通暢「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手臂只維持形狀與掌型,必然自動到位,此際身體輕鬆內心喜悅油然而生。其實不只是太極拳,「神聖舞蹈」也是這樣,Running Seagull 更是如此。甚至奧修的亢達里尼 Kundalini Meditation,應用上「咸卦」整個靜心的品質和成效馬上都會產生跳躍性的成長,而這些都已在不同城市的課程中獲得驗證。

我越來越著迷於「易經」,想要更深入的研究與推廣,因為它符合量子力學中的「第一性原理」,意思是從頭開始計算,只採用最基本的事實,然後根據事實推論,創造出新價值。「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是一層層剝開事物的表象,看到裏面的本質,然後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我從不同的卦象中看到事物不同的本質,然後運用在「易學律動/神聖舞蹈」、「易學按摩」、「易學正坐」、「靜心」、「太極拳」、「Sufi Ziker」、「鋼琴」、「書法」、「教學」、「溝通」…….。真的是應了葛吉夫大師說的:「如果你能像人一像的工作,那麼你會做果醬,你就會織地毯。」那麼要如何才能像「人」一像的工作呢?我所知到的事秘密就藏在《易經》,就藏在「神聖舞蹈」,就藏在「易學律動」裡。


點我查閱:、或更多精采的影片欣賞

(共 328 人瀏覽,本日 1 人瀏覽)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