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要確實的記得 / 林世儒

在一連串的「忘記」之後,我們的偉大計劃就消失無蹤了,所以常常一事無成。

我從不懷疑別人對我的承諾,我也從不懷疑別人想要改變自己的決心,我更不懷疑人對他自己未來的偉大計劃。但是我更知道人有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氣,一個十分重要卻很容易被忽視的慣性,那就是我們很容易「忘記」。人們在下承諾、起決心、定計劃時信心滿滿,熱情高漲,勇氣十足,不怕任何艱辛險阻,相信自己一定會排除一切困難,完全計劃達到原訂的美好未來,想像是如此的豐滿,可是現實往往是十分的骨感。但這是不用也不必質疑的,因為在立志的當下,當絕對是確是全心全意,相信自己一定會盡全力去完成的。而這一切都只因為「忘記」當時的熱情與諾言而已。

大多數的計畫在執行三天後,開始有些小干擾開始發生了。比如上了微課「從現在改變未來」,知道從「記得喝水」這件小事,就可以改變習氣,必可成就未來。於是你躍躍欲試,心想這太容易了,我每天都喝好幾次呢?我肯定做得來。練習的前三天都很好,每拿起杯子就記得提醒自己要帶著「注意力」,可是到了第四天一邊滑手機一邊喝水,唉啊!忘了要帶著「注意力」,於是提醒自己下回要記得。第五天用心於工作無暇於其他,兩小時後才發現剛剛好像有喝好幾次水,但似乎忘了帶「注意力」,第六天⋯⋯,一周後和朋友聊天時順手拿起杯子喝水,一切恢復尋常,帶著「注意力」這件事已經風消雲散了。

在工作坊裡我一定會放〈SAMASATI 記得自己 〉 這首歌,它不斷的重覆交替唱著samasati (梵語記得),remember (英語記得),同時在課堂中也不斷的提醒同學要「記得」帶著「注意力」。教學了快三十年來我發現,即使是放坐墊這件小事,我都至少要提醒七次,大部份的同學才會記得帶著SAMASATI去做。

忘記是我們的常態,是必然;記得得的時候很少,那是偶然,而成長與改變的關鍵就是把偶然「記得」變成必然「記得」,接著繼續努力下去把必然「記得」變成自然「記得」,這樣你的功夫就到家了。要「記得」什麽呢?很簡單:「記得」你要的是什麽?「記得」你現在該做的是什麽?

我特別喜歡一個故事,也常常會分享。如果你去過印度,你一定對那裡的蚊子印象深刻,超級多又超級干擾人,在吃飯時一定要點蚊香,不然肯定無法安心吃完。傳說有一天釋迦牟尼佛對著一群弟子在講話,講著講著他突然把右手擡起來,快速的往右耳邊一揮,過一會兒,他又用慢動作再往右耳邊揮了一次。這時弟子阿難尊者就問了:師父,你在幹嘛啊!釋尊說:我在趕蚊子啊!阿難說:你剛才揮手第一下不是就把蚊子趕走了,為何還要再揮一次手?佛陀說:是的,我第一次揮手時就把蚊子趕走了,而我發現當時的行為是我的反射動作,是完全不覺知的,為了提醒自己,所以我就帶著「注意力」,重新再作一次。讓自己以後能夠記得帶著「注意力」去做每件事。

嚇!連釋迦牟尼佛這麽有成就的千年難得人都會忘記,我們這種凡夫俗子忘個千萬次也不為過啊!忘記了沒關系,只要「記得」像釋尊一樣,讓注意力回來,帶著它優雅的重做一次就行。我就是這樣要求自己,也在工作坊中不斷提醒學員,所以一小段時間後,我們都變了,我們各方面的質量都提升了,就這麽簡單,咱「喝水」吧!提醒自己,要「帶著注意力喝水」。


點我查閱:、或更多精采的影片欣賞

(共 152 人瀏覽,本日 1 人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