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氣:了解自己的文化 / 林世儒

幾天前和天津的淑欣透過微信聊了一下,她說:「我覺得您用《易經》《大學》,葛吉夫說的『三律』,『七律』等,講成長以及注意力,對我特別受益。我們是在2016年4月,您的那次工作坊後,關注到注意力,讀《自我觀察》的,也在學員中推動: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公開課學員反應很好,內容轉成文字稿後閱讀量很大」。加上本月初從北京到沈陽來上「養生主按摩/易學按摩」課的雲朵在她寫的「學養生主按摩,做自己的『藥神』」中提到:「在聽了林世儒老師的理論部分,相信我,這部分你會為自己是炎黃子孫而無比驕傲。」

這些訊息讓我受鼓舞,這三四年來嘗試著把國學經典中的觀念, 融在心靈成長的課程教學中,我認為大方向是正確的,且相輔相成的。只是要更有耐心、更善巧的進行。雖然有人叫好,但有更多人對傳統文化完全陌生和甚至排斥。而我更相信只有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和自己文化的核心與源頭連結上,才會有底氣,才會有真正的自信和力量,才不會不管把西方的東西學多好多深入,只要遇到老外就自動矮一個頭,因為拿不出自家的東西,會的全都是別人家了。

這次四十天的葛吉夫律動國際營,我就和兩位老師分享我用易經來說明覆雜又困難的「乘法舞 Multiplication」,可以很貼切的描述出六個不同位置的舞者,他們所面臨的困境,心理狀態和反應,當然《易經》指出了解之道。我也說明在《易經》中「觀卦」和「臨卦」的一體兩面(同一個卦畫,從上往下看是「觀察」,從下往上看是「臨在」),懂得易經說的「觀察」的六階段就懂得「臨在」,同樣懂得「臨在」的六階段,自然懂得如何「觀察」。

兩位美國老師在大學時有修過《易經》,他們沒想到居然可以如此貼切的用來解釋「葛吉夫律動」的教學,可惜我限於英文能力不無法說得更仔細。他們問說《易經》是否也是你們在學校教學中的一環,每個人都學過。我說學校沒教,他們同聲說「太可惜了」。老外覺得可惜,我們大多數人都因求學時沒教而不懂,後來則因不懂而拒絕接觸,甚至排斥。真像是有錢的窮人,丟棄自家滿室的珠寶而去羨慕別人財貨。西方的技巧方法很有結構,清楚好學,但較不易觸類旁通。中國的理念方式不容易懂,入門較難,但一通百通且可變化應用。

我的結論是在心靈成長路上西方的優點當然要學,而自家的寶藏更要好好的挖掘,要學兼東西兩方之長。我們必須了解自己的文化才會有底氣,在這根基上自然會生出自信來。

(共 183 人瀏覽,本日 1 人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