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 (0013) / 接納:現況蛻變的開始

這是一場為期十六周的「靜心」與「內在之旅」,建議每天只聽一篇,以得淺移默化之效。
只要給自己十分鐘時間,閉目靜坐聆聽,即可轉化個人氣質,提升生命素質,改善生活品質。
如能搭配在練習「易學正坐」時播放,並於日常生活中保持「記得喝水」,成效會更為顯著。


接納:現況改變的開始 / 林世儒

海爺爺字用得真好,「同意」比心靈成長圈中常用的「接納」直白與落地多了,不需要頭腦「理智中心」的翻譯,就可以直覺地去做,這是「運動中心」的語言,讓人可以實踐的話語,我在「易學律動/葛吉夫神聖舞蹈」和「易學按摩/養生主靈性按摩」等課程中也都是如此,盡量把「理智中心」的語言翻譯成「運動中心」的聽得懂的話,讓同學們可以不假思索地去進行練習,其實是滿煞非苦心的,也是教學上蠻困難的一部分。只是不知人的三個中心運作的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恐怕難以了解其中的奧妙與力量。

要去同意我們尚未能接受的事件這真是一大考驗,像是要跨越一座無人走過的高山,但唯獨親身走過之後,才能看到山後另一片不同於前的美麗風光。我很難接受母親的離世,直到十多年後領悟到我的身體一半來自母親,一半來自父親,他們一直和我形影不離,當我照顧好自己,也就照顧好了父母,那時才完全釋懷。

又過了十多年後我父親也過世了,此時我學會了「同意」。當醫生宣布說時間不多,我和兄姊們毫不疑惑地放棄氣切急救,而是保持寧靜的帶著父親回家。因為我們「同意」父親將去到一個我們目前去不了的地方。

回家後我沒有悲傷,只是很冷靜穩定的態度用所知的各種身心「工作」技巧,來幫助父親安穩平靜的走過最後的幾小時。當我的父親安詳的離去之後,來幫忙入斂的專業人士們一到,有人去翻了一下父親的眼瞼,然後極為訝異的說:「這麼多年都沒看過走得著麼安詳的人。」我不知道他們是如何判斷的,但這確定了我們因「同意」而全家都獲得了平靜與祝福。

從此我對於「同意」有了更深入的體驗與了解,當然也對自己和旁人有更多的接納與允許,我更有耐心了,特別是那些正在受苦的靈魂們。還記得有一次在工作坊中有位極度悲傷淚流滿面的女士說:「我請求能不能讓剛才和我搭檔的男士抱我一下」。

當下我沒有立即用口語回應,只是全心全意的看著她,同時心裡暗問:「我能為這受苦的靈魂做些甚麼?」一兩分鐘後不知哪來的靈感,我請那位男士去揹起她,然後繞著團體走一圈。當她被揹起的那一個,她的臉放鬆了,呈現出一種滿足與幸福的神態,而在那同時全場的人卻都落淚了。回到座位,她開心的說:「我原只想要個小點心,謝謝你給我一餐豐盛的Buffet,雖然只是被揹著走了這一圈,卻意外的解決了我和生命中和三個最重要的男人(父親、丈夫、兒子)之間的問題。」

我不知道它們的相處有甚麼難題,我也不想知道這個療癒的機制與原理,我只是「同意」她深陷痛苦,我只是「同意」一個聲音從我心裡升起,我只是「同意」把這個不符合治療理論的解決方案說出來,如此而已。在這事情上如果說我有做了些甚麼?那就是只有「同意」而已。


同意(Zugestimmt)/ 海寧格

我只要同意某人,某人就會平靜下來;而我只要同意一個狀態,這個狀態也會因此平靜下來。這樣一來,所有該完成的行動都將不會遇到任何障礙。

內在的旅途上,我可能會遇見一些我尚未同意的事物,譬如當下的傷痛、難以忘懷的失落,或者是懸而未決的課題。

我還會遇見什麼?時間,我所需要的時間。然而只要承認自己仍然需要更多的時間,我也就能夠平靜下來,並得以繼續接下來的旅程。

傷痛也是如此。同意傷痛是怎麼一回事呢?這表示我對傷痛不願釋懷嗎?正好相反。我接受它,並允許它和我自己一同歸於平靜。我轉而面對傷痛,讓它引導我走向自己的療癒之路。

也許,這傷痛是要指引我,帶我回到某個看似已經消逝的情境,譬如失去某個人;也或許,它要帶我回到某個等待被承認或者需要被解決的過去。我和這傷痛共處,全然如實。也就是說,這樣的傷痛會在我的內在展現出一股沈定。

這表示我的內在之旅就停在這裡了嗎?當然不是。雖然我沒有多做什麼,只是同意,傷痛卻會帶我邁向下一步。它牽著我的手,領我走到更深、更遠的地方。

接下來呢?傷痛最後也會歸於平靜,它會合上眼,彷彿完成了它的任務。

當我同意一切如是時,我就擁有了寶貴的時間。儘管我靜了下來,但是某個東西卻會從全然的安詳中覺醒,彷彿從自身、從內在中升起,並且將不斷地圍繞著我。

內在之旅就是生命的運作,因為當同意一切如是之後,我便能自在地去成就生命的本質,去採取關鍵性的行動。

生命的運動從內在開始,然後轉而向外。生命的力量首先在內部凝聚,然後才在生活中實踐出來影響他人;而我們也是先由內在覺知到理智,然後才把它運用到實踐。

內在之旅也從內在開始,然後轉而面向一切。先是同意自己,如實地同意自己的處境和生命,然後是他人,再後來是朝向所有的外在。

有時候,一個新的內在空間將會因此敞開。里爾克(Reinr Maria Rilke)稱這種空間為「世界的內在空間」(Welt innenraum)。在那裡我們進入一個整合的境地,有全新的眼界、全新的轉化。

最後,我們將截然不同地再度回到生活中,並向外界展現全新的自我——通過實踐和愛。

(共 29 人瀏覽,本日 1 人瀏覽)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