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的關照(0054) / 奧秘:分開注意力 / 林世儒

這是一場為期十六周的「靜心」與「內在之旅」,建議每天只聽一篇,以得淺移默化之效。
只要給自己十分鐘時間,閉目靜坐聆聽,即可轉化個人氣質,提升生命素質,改善生活品質。
如能搭配在練習「易學正坐」時播放,並於日常生活中保持「記得喝水」,成效會更為顯著。


奧秘:分開注意力

這幾年迷上<易經>,它太精采、太有智慧了。忍不住我就把研讀後的心得,加進原本「葛吉夫律動/神聖舞蹈」與「養生主靈性按摩」這兩個工作坊裡。讓課程內容更為深入,且更容易學習與理解。這份課程內容與效果的跳躍性大進展,<易經>功不可沒,所以我就把工作坊名稱改為「易學律動」與「易學按摩」。也是來自易經三義中的「易簡(俗稱簡易)」。凡事朝易知、易從的方向去思考、去精簡,然後創造出易學易用的產品,美國蘋果公司的賈伯斯是箇中翹楚,不知是否也受到<易經>的啟發。

在心靈成長上,以及「內在之旅」中常會見到 「觀照」一詞。但要如何觀照呢。具體上該如何操作呢?你相不相信數千年前成書的<易經>不但對此已經有所琢磨,甚至六十四卦中有一卦是專門探討如何「觀照」的。那就是第二十卦<觀卦>,風地觀(上卦風下卦地,構成風在地上吹的圖像)。想像一下風就像無人機(空拍機)一樣從地上飛過去,是不是地上所有的東西,鉅細靡遺地都被「觀」得一清二楚。

解釋<觀卦>的<卦辭>經文是這麼寫著:「盥而不薦,有孚顒若。」只用了八個字,通過描述古代祭祀典禮進行時,主祭者的的行為與狀態來說明「觀照」深意。祭祀典禮才剛開始,還沒到進獻供品的階段,主祭者正在洗手,而從他的身態與神情,就已經流露出內心的誠信、慎重與莊嚴來了。

至於更細節的<觀>法,在<爻辭>裡有仔細的說明,從最初最淺的「童觀」,到「窺卦」分六個階段,六種層次,直至最高層次的「觀其生,君子无咎。」對於如何進行觀照提供了可行的六個步驟,教導我們透過「觀照」而能「自覺與覺他」。

所以解釋<卦辭>經文的<彖傳>說:「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偉大的德行在上,教化以柔順的方式去深入的影響萬民,居中守正的觀察天下。而在祭祀典禮開始時,雖然還沒來到進獻供品的階段,光從洗手時的神態,內心的誠信、崇敬與莊嚴的心意就已經流露出來了,百姓仰觀時就受到教化了。

請注意「觀」這個字有兩個念法,一聲「觀:音官」是我們從自身往外看,四聲的「觀:音貫」是別人從外面看我們,兩個方向完相反。也就是說我們在看人的同時也在被看。同理在心靈成長上,以及「內在之旅」所說的「觀照」也是如此,我既觀察外界,同時也反向觀察自己,是有別於平常單向的對外觀看,而這種內外雙向的同時「觀照」,也就是葛吉夫大師所謂的「分開注意力」。

這也是在「易學律動/葛吉夫神聖舞蹈」課程裡所要鍛鍊的重點。「律動」絕非只是動作的組合,光只是把舞序完整的跳出來絕對不夠的。那只是基礎與義務,舞者擁有「分開注意力」與「觀照」的質量,才能呈現出「律動」的神聖本質。而且無論是舞者或是觀眾,都會同時感受到它。

在這樣的「觀照」裡我們會看到什麼?我們會經驗什麼?不能說,只能自己去探索,只能自己去親身體驗。

這是奧秘,讓奧秘保持是奧秘。


靈性的觀照(Die geistige Schau)/海寧格

當我們「觀」的時候,是遠離我們自身向外頭看。而什麽又是「內」呢?那會觸及什麽事物、什麽人?

在內觀之中,我讓覺知遠離外界,而透過特定的方式,我也讓覺知遠離內在。我讓自己從一切會擾亂凝聚的事物中抽離。

我的內在之旅要往哪一個方向?哪一種觀照?有什麽是我可以觀看的嗎?還是一切都空了?
當內在凝聚下來,我離開自身被帶往遠方,我的「觀照」也被牽引而去。於是我凝聚的精神也從內轉移,朝向自身之外,超越於我的一切。我的目光從內在投向外在。當然,那是一種凝聚的目光,一種凝聚的觀照,帶著內在的凝聚往外觀看。

難道我真的在觀看嗎?有什麽在我的眼前?又或者,我觀看著另一種空無,一個同時隱藏不明的奧秘?

那不是眼睛可以看到、視覺上的觀看,這種觀照是我內在的某個東西穿透出去的觀看,望向遠方的另一頭。

什麽是我內在的另一頭,又有什麽東西在遠方?其實是一樣的。我成為某個運作的一部分,而在我之中連結著遠方的某處。這種觀照把我帶進一股內在的運作,在那之中,我既身在此地、但也同在彼岸。

這是一種內在的、靈性的觀照。盡管走向空無,它卻看著一切,也充滿一切。

還有什麽能超越這樣的觀照?那已經是終點了。


轉貼上海方圓在<簡書>上對本文的回應  2020/05/19

雖然無數次聆聽老師對於「觀卦」的講解,自己感覺「觀」的能力也不斷提升進化中,在生活中獲益頗多。而今天老師的文章依然震撼了我。老師用「觀」的兩個不同发音,引出觀察的兩個不同的面向,看人與被看,外觀與內觀,真的很妙也!就仿佛看見八卦圖上兩條陰陽魚開始活靈活現地遊動起來。

老師在這個基礎上所強調的「分開注意力」,我個人感覺實在是神聖舞蹈學習中的重中之重,難上加難。記得2015年第一次上老師的《義學按摩/養生主靈性按摩》課程,我就狠狠地被這個擺了一道。學過的同學應該知道,在按摩腿部時有一個對膝蓋上下同時做工的動作,而兩個手部動作卻是完全不同的:上手握住膝蓋骨輕輕打圈,下手四指依次彈動膝蓋下方。這簡直就像金庸小說中周伯通的「左右互搏之術」嘛,左手畫方,右手為圓,怎麽可能做得出來?

我當時跪坐在躺著的夥伴面前,渾身汗如雨下,身體笨拙得難以形容。要麽兩手一起轉圈,要麽就只能兩個手部動作輪流做,困窘的我差點哭出來。而偷偷掃一眼旁邊的夥伴,人家神情自若地兩手分別操作,毫不費力,簡直比打個呵欠還輕松。

下課後我忍不住拉著那位同學請教,人家就說了一句:會跳「神舞」就會做啦。就這麽一句話,激發了我求知的熱情,也掀開了至此長達數年的我對老師的神聖舞蹈狂熱的追隨。

在老師的神舞課程中,我發現「分開注意力」這個訓練要點被隱藏在無數看似不起眼的教學中,以學員自身一次次重覆的「觀」與練習而被大家逐漸領悟、掌握。

當我後來在學《第五必修》中處於全然「觀」的狀態時,我發現自己居然一次就做出來胸前兩手分別上下移動和前後移動的動作,心中不可謂不激動。要知道,當時現場只有幾個老學員可以做到呢。

這幾天在跟廈門的「品賓」同學聊關於「易學正坐」的練習,我再一次觀察到「分開注意力」的練習在向我招手了。她作為初學正坐的學員希望得到我的幫助,於是我就分享了老師關於不同階段正坐練習的要點。而在她的敘述中,她是一邊聽著老師的朗誦音頻一邊練習正坐。我的第一反應是搖頭,這樣一面要消化吸收音頻中的信息,一面還要在正坐中保持練習要點,這恐怕不行吧。

但後來我突然有所觸動,於是翻出老師在每日音頻前的那段話,老師的確有寫道「搭配在練習『易學正坐』時播放」的提示。這一下子讓我有所醒悟,這不就是「分開注意力」的練習嗎?而我又再一次陷入慣性的模式,輕率地對未嘗試的事物說「不」了。感謝親愛的「品賓」給我的寶貴禮物,讓我在這個當下再次從某種沈睡中清醒了一下。

我想要也嘗試一下,用這種音頻+正坐的方式,再次鍛煉我的注意力,練習「分開注意力」的質量。

感謝老師的教誨與指引!

(共 46 人瀏覽,本日 1 人瀏覽)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