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世界(0048) / 真實:內外趨於一致 / 林世儒

這是一場為期十六周的「靜心」與「內在之旅」,建議每天只聽一篇,以得淺移默化之效。
只要給自己十分鐘時間,閉目靜坐聆聽,即可轉化個人氣質,提升生命素質,改善生活品質。
如能搭配在練習「易學正坐」時播放,並於日常生活中保持「記得喝水」,成效會更為顯著。


真實:內外趨於一致

初期剛走上心靈成長「內在之旅」的路上,我花了整整兩年的時間仔細研究湯瑪斯.高登 Thomas Gordon 博士的溝通理論與技巧,他可是因此而獲得多次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雖然最終都未能得獎,但他對世界的貢獻,到現在還影響著全球數千萬個家庭,不斷的有更多的人加入學習與研究 P.E.T.父母效能訓練、T.E.T.教師效能訓練、L.E.T.領導者效能訓練等,泛稱為戈登模式Gordon Model 或戈登方法Gordon Method的溝通技巧的行列。

當時年輕的我曾立下宏願,要發展出一套適合華人的溝通模式,但一接觸到戈登模式,就打心裡涼了半截,我沒戲了。既然打不過他,那我就加入他。於是除了潛心研究並接受訓練之外,我還在蕭阿全老師的指導下研讀戈登博士的老師一一人本心理學大師一一個人中心學派 Person-centered therapy的祖師爺,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博士的著作。最後我整理出了幾個結論,並奉為圭臬規範自己。不僅時時謹記在心,更是經常用來檢視自己的言行舉止,甚至銘刻在我辦公桌上的大理石製職務名牌的背面,正對著我,當做隨時都可以看到的座右銘。

對我影響最為深遠的就是羅傑斯《成為一個人 On becoming a Person》這本書,讓我堅定了整個心靈成長的目標,那就是「成為一個人」,成為一個平凡、知足、溫和、善良的普通「人」。而指引著我的信念就是「人在安全的環境之下,會自己朝著正向發展。」因此,我對於自己和別人就有了極大的空間,以及非常多的時間,可以耐心的去等待去支持每個人內在的自發力量,從內慢慢的轉向外去探索與擴展,所以我才能夠完全不著急。

另外我和老師們討論最多的是有效助人三要素「真實 Genuineness、接納 Acceptance、同理心 Empathy 」,尤其是「真實 Genuineness」我和老師們討論最多,後來來自美國的L.E.T.領導者效能訓練講師的訓練師 Peter 為我舉例解惑,幫助了我有更好的理解。他拿出一塊等腰三角板,問我說:「你看到什麼?」我說:「等腰三角形。」然後他又拿出另一塊一模一樣的等腰三角板,再度問我說:「你看到什麼?」我依舊回答說:「等腰三角形。」接著他把兩塊三角板完全的疊在一起,其中一面正對著我再度問我:「你看到什麼?」我還是回答說:「等腰三角形。」他又問說:「你看到一塊還是兩塊?」我說:「只看到一塊。」他開心地笑著說:「這就是真實 Genuineness」。如果一塊代表看不到的內在意念,另一塊是我們外顯的行為,當兩塊疊在一起,無論從正面或背面我都是看到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意味著我們的內在想法和外在行為完全一致,這就是「真實 Genuineness」。

這就真的難為我了,走了三十多年的「內在之旅」,關於「真實 Genuineness」還真是無法完全做到,只能說越來越趨近,但是離目標還很遙遠。雖然如此,經過這些年來我十分努力地去減少差距,從朋友與學員的反應和回饋中,倒是看到了一些成果。比如他們越來越不怕我,對我更坦率,和我在一起會感覺到安心與穩定,與我相處時也感到自在與舒適…….等。我想這就是內在與外在的差距縮小之後的成果吧!

真實也讓我感到輕鬆很多,不用偽裝、不用保持形象、懂就懂、不會就不會,做不來就是做不來,錯了就是錯了,事情反而簡單多了。我非常喜歡自己現在這種樣子,內外越來越趨於一致,輕鬆自在,至於別人認為當老師該要有甚麼樣的「範(形象)」,或是該如何穿扮或更有吸引力,嗯嗯!意見很好,十分有建設性,相信如果我能這樣做,肯定學員和粉絲會爆多,但我決定還是 On becoming a Person 成為一個「人」就好。


兩個世界(Die Beiden Welten)/海寧格

我們生活在何處?我們活在一個內在和一個外在的世界。或者,外在的世界說起來也許是一個更廣大的內在世界?內在的世界會不會把我們從外在移開,而阻撓我們和它的關系?

究竟我們可不可以分開這兩個世界,仿佛只有其一而沒有另一個?還是說,內在的世界必須透過外在世界來開啟。於是內在世界必須不斷地和外在世界相比較、相對應?

內在之旅也是如此,旅途上,我們只是看起來像是從外在的世界退回來罷了。因為內在之旅主要凈化的還是我們對於外在世界的畫面,然後我們得以以更清晰地回到外在的世界。從外在的世界裡,我們可以驗證內在之旅的成果,最主要的,就是看對我們的人際關系有什麽影響。

驗證的方法很簡單。我們只要問:別人是否對我們更坦率、更友善?他們是否感到被我們尊重?他們是否感到平靜,不必害怕我們對他們有所強求?他們是否在我們的面前感到舒服自在?

為我們的內在帶來秩序的,也會為我們的外在帶來秩序——有時,反之亦然。所以,外在的秩序也是在為我們的內在秩序作準備。內在之旅起於外在;它把外在的世界帶入內在,帶入秩序,然後再回到外在。我們可以感受到,每一段的內在之旅都會使外在的世界更有秩序地回到外在。外在的世界變得更整齊有序,與生命和諧一致,如同包含了兩個世界的整體。


轉貼上海方圓在<簡書>上對本文的回應 2020/05/13

老師今天的文章,圍繞外在世界與內在世界展開。在老師這裡,他的兩個世界就像重疊在一起的兩塊三角形,呈現出完全一致的真實。

而在我自己很長時間的內在之旅中,這個過程卻曾經非常艱難,令我內外兩個世界長時間處於脫節與對立的狀態。記得在踏上心靈成長之旅前,我的人生真的一團糟。母女關系、夫妻關系、親子關系、社會關系……種種的不順,特別是跟老公處於一種非常緊張的狀態中。

我認為老公像個長不大的孩子,對家庭不負責,注意力全都對外,自私自大,沒有擔當。而他一爭吵就躲出去,幾天不露面的行為,讓我感覺更加心灰意冷,滿心委屈憤懣無從訴說。以至於當第一次在網上與當時的珠海主辦方咨詢世儒老師的課程時,我就忍不住問出「我到底該不該離婚」的問題來。幸運的是,我遇到了非常有同理心、善於傾聽與接納的施崢姐。她並沒有直接給予我答案,而是鼓勵我「一切的問題暫且放下,等你成長一段時間,回頭再看,也許那些問題已經不再成為問題」。

滿心疑惑卻又莫名信任,這就是我當時的心情,並就此投入學習。以世儒老師的「易學按摩/養生主按摩」課程為起點,我隨之萌生出對神聖舞蹈狂熱的愛。之後的幾年中,我緊密追隨老師,跑遍了國內許多城市,參加了多次「易學律動/神聖舞蹈」課程,也收獲了很多。課程中的經歷與磨煉,令我逐漸聚焦在我的內在世界。我慢慢收回對改變他人的期待,而將更多的精力轉為觀察自己,接納自己之上。

我開始對「慈」與「儉」有感覺,就是在神聖舞蹈課堂的一次次自我崩潰之後。我內心一直抓住不放的「只要完美不能犯錯」、「永遠是正確的」、「好學生」等信念,漸漸在現實面前崩塌。當我無力維持那些光鮮的理想形象,一種全新的「終於看到我自己了」的真實感和落地感卻漸漸在內心浮現。我发現,在自我的認知中存在很多不自覺去「美化修飾」的部分,其實都是可以「儉」的。

接納自己做不到,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自己的泯然眾人,讓我仿佛在心中推開了一扇窗,打開了一個新世界。我感覺無比輕松,天性自然,仿佛初生的嬰兒般坦然地感受著,呼吸著,沐浴在愛的陽光里。這個過程就像在對內心的老房子慢吞吞地做著收納清潔,把多餘的清除出去,把混亂擺放的整理歸位。雖然斷舍離很痛苦,雖然歸整很艱難,但終於還是一點點顯露出清爽的模樣來。

這個內在經歷中,我對外在世界的觀感也一點點地發生了改變。怎麽說呢?就像是在生活中也帶上了「葛吉夫眼神」。我的視野好像變得寬闊了,開始更為放鬆的「看」,更多的關於外在世界的印象就同時被吸收進來。這讓我在面對他人或事件時,不再只憑著本能,聚焦在對方身上的「缺點」,而是能同時發現對方多種不同的特質。

這一觀察視野的擴大,讓我不得不承認:凡事其實都無法單純地貼上「好壞對錯」的標簽,而每個人的生命,更是像一顆鑽石一般,具有無數個不同的切面。由此,我對老公的觀感也日益改變。每一天都能不斷從他身上觀察到更多的正向特質,簡直就像挖寶一樣的驚喜。

我放掉對他的評判與期望,反而能更多地感受他的感受,看到他與我一樣是個普通人的事實。我欣賞他身上的閃光點,由衷地向他表示我的讚嘆和認可,同時也收獲了他對我更多的理解與接納。我們之間有一種「兩心靠近」的感覺發生。這不同於熱戀時候的吸引,更像是彼此的懂得,全然的交心。這讓我倆相處時越發輕鬆,自在,除了夫妻情感,更像是一對知心朋友。

「春來草自青」,在家里這種日益明顯的和諧安全氛圍之下,老公開始了令人驚喜的變化:他與家人待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長,他開始主動分擔家務,照顧孩子,關心我,孝順長輩,並且在這樣與家人互動的過程中,更多地展現出擔當、自信、積極、熱情、富有創造力的特質來。短短兩年的時間,前後判若兩人,成為所有家人心中最富魅力的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寫到這里,我仍然無限唏噓:難道過去的那些年,我同一屋檐下的居然是一個「假老公」?

現在的生活,比我曾經幻想中的更幸福、更真實、更有人情味兒啊!可我明明早已經放棄改造老公的期許了啊?只能讚嘆存有的安排!看到老公的轉變,我的自信增強了,我知道自己所走的內在成長路是有效且正確的,這讓自我成長的動力更足了。

我無比堅信這個真理:「外在世界就是心的鏡子,是內在世界更廣闊的顯化」。於是,我比過去更努力地去凈化自己的內心,去觸碰那些還處於意識陰影之下的「我」。我努力地擦拭著心的這面窗戶,讓更多的光能夠照進來,幫助我,清理我,從而更接近真相的世界。

可怎麽才知道我采取了正確的行動呢?那就保持對外在世界的觀察吧。看看那些「鏡像」產生的人或事,是否可以更穩定,更愉悅,更連接,看我們是否能同樣感受到被愛與安全,享受更大的生命的自由。

感恩老師的教誨!

(共 35 人瀏覽,本日 1 人瀏覽)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