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教學態度 (0115) / 林世儒

我相信參加過各種成長課程的人,對於老師根據犀利的觀察力,用直接與智慧的言詞,看他頭棒喝始終執迷不悟的學員,一句話就直中要害,堅持、迷惑、糾結、痛苦就如同幻影般的突然消逝,留下當事人因頓悟而狂喜或痛哭的場景最為膾炙人心。而觀眾也會心有戚戚焉,並從中獲得某種領悟與深刻的學習,整個過程與結果絕對比電影的劇情還精采,難怪許多人追著大師到處去上課。二三十年來,我也上過不少老師的課,但稱得上大師的,只有開創系統排列模式的海寧格先生。

看過他無數次現場的排列與之充滿智慧的回答,印象極為深刻,至今還歷歷在目。記得有一位朋友上台當案主,輪到她時,一坐上海爺爺身邊的椅子,就開始滔滔不絕地訴說她童年的傷痛。講不到三句話,海寧格就要她停止下來,我的朋友大為錯愕地看著海爺爺,海寧格仔細的看了她一小会儿時間後說:「你用掉了多少個治療師,我不要成為下一個。」然後就結束了個案。

台下幾位認識我朋友的学员大力鼓掌點頭,只差沒站起來吹口哨叫好,因為她這幾年來為這相同的問題,的確接受過各種已知的不同體系心理治療,但始終不見任何成效。而新興的系統排列是她尚未嘗試過的,沒想到碰到犀利的海爺爺,直指問題的根源,這場不像心理治療的治療,對她而言這才是真正的根本治療。

看到大師犀利與智慧的言語和行為,很多新手都會學習大師的語氣或言詞,並在和朋友的言談中,或是在進行個案輔導或教學中,刻意的針對當事者的明顯盲點用力大砍,甚至還有砍不哭人誓不罷休的。我也看過了不少這樣的實例,老實說大都是慘不忍睹,這經常讓在場的我感到羞愧與坐立難安。但我也要感謝他們的錯誤示範,讓我更加謹慎的去注意到自己的態度與言詞,以避免畫虎不成,冒犯別人且徒增困擾。

面對個案或學員的迷惑與冥頑不靈,常常令人氣結,有時候真想呼他一巴掌,看看能不能當頭棒喝地喚醒他。但我從易經的「蒙卦」學習到,人的蒙昧有六個層次,各需要不同的對應方式。因此有些學員的動作明明錯得很離譜,我卻無動於衷,保持視而不見,並且細心安慰並多加鼓勵,因為他需要被「包蒙」,此際的他需要更多的被接納與被允許。

而有些同學一直都學得很快也跳得很好,我卻會雞蛋裡挑骨頭,不但嫌東嫌西的說,這沒跳對那沒跳好,而且還在眾人面前直接點名批評,完全不給面子。比如學員的舞蹈明明跳得很好很優美,而且也依照要求把三個中心的注意力都放在當下的動作上,我卻會批評她跳錯了,理智中心的速度快於運動中心了。

你說這分明是在故意找碴嗎?不!這也是易經「蒙卦」教我的,有些人需要的是「擊蒙」,才能打破他的慣性,讓他張大眼睛看到事物更深與更廣部分,這樣才能獲得更精進的學習與成長。

每個人需要被不同的方式對待,每個人需要不同的方法學習,每個人用不同的速度在進展,這是一個教學上的難題,所有的老師都必須深切的明白這個困境,然後尋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易經提供我許多觀點與方法來豐富我的教學,我持續的努力去發掘與體會。而我相信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學員不需要被砍被棒喝,而是需要被了解,他們的困難必須被看到,然後一起找出可能的解決之道。

無論是哪一種教學態度,我始終相信一時的錯誤與做不到,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它讓我們知道目前需要努力的地方,它讓我們明白現在最需要改進之處。要砍我們自己砍吧!帶著注意力,保持「自我觀察」,只要我們能夠建立「自我回饋」的機制,就能夠進行有效的「自我回饋」來提升自己的能力與品質。而這一切都是要依賴樸克牌「老K」所代表的「主動注意力」。


(共 28 人瀏覽,本日 1 人瀏覽)

發佈留言